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时光飞逝,孔子在周地学习交流了一段时间后,便要启程返回鲁国。老子得知后,亲自前来相送。他语重心长地对孔子说道: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宏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子听说富贵的人送别人财物,有仁德的人送别人言语。他虽然称不上富贵,但自认为有仁者的品德,所以要送孔子几句话。他告诫孔子,当今世上的人,那些聪明且善于深入洞察事物却往往濒临死亡边缘的,大多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那些博学善辩、见识宏达却使自身陷入危险的,大多是喜欢揭发别人恶行的人。作为人子,要懂得无我;作为人臣,要懂得不厌恶自己。

    孔子听了,心中大为震动,他恭敬地答道:敬奉教。

    随后便拜别老子,踏上了归程。

    孔子回到鲁国后,他的学说和思想更加完善,对

    道

    的尊崇也更上一层楼。他的名声远扬,吸引了远方各地的弟子前来求学,人数竟达到了三千人之多。孔子曾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他把老子比作龙,说鸟、鱼、兽的习性他都了解,也知道如何捕捉它们,但对于龙乘风云上天的奥秘却难以知晓,而老子就如同那神龙一般,高深莫测,令人敬仰。

    再来说说河上公的故事。话说西汉时期,孝文帝及窦太后对黄老之术极为喜好。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与道家思想一脉相承。孝文帝在研读《老子》五千言这部经典著作时,遇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心中颇为困惑。

    就在这时,那混元(即太上老君)为了点化孝文帝,便化身示迹,自号河上公,居住在陕河之滨。河上公平日里常常讽诵《道德》二经,对其中的义理有着深刻的领悟。

    孝文帝得知有这么一位高人后,便派遣使者前去询问经义。然而,河上公却说道:道尊德贵,非可遥问。

    意思是说,道

    和

    德

    是无比尊贵的,不可以通过使者遥遥相问。孝文帝听了使者的回报,心中对河上公更加敬佩,同时也感到一丝惭愧。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河上公的住处,当面请教。

    孝文帝命驾前往,到了河上公的住处,只见河上公踞坐在庵中,见到皇帝到来,竟并不起身迎接。孝文帝心中有些不悦,便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虽有道,也是朕的子民,为何不能自屈,如此高傲朕能使人富贵贫贱在须臾之间。

    孝文帝的意思是,天下都是他的土地,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河上公就算有道行,也不能如此傲慢,他有能力在瞬间决定一个人的富贵贫贱。

    河上公听了,只是轻轻拍手跳跃,紧接着冉冉升上虚空,离地数丈后停在太虚之中。他低头答道: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贵贫贱乎

    河上公的这番话表明,他既不属于天,也不拖累人,更不居于地,根本就不算是皇帝的子民,皇帝又怎能决定他的富贵贫贱呢

    孝文帝听了河上公的这番话,这才恍然大悟,领悟到河上公绝非凡人,而是神人。他赶忙下拜稽首,向河上公礼谢不已。河上公见孝文帝有如此诚意,便授予他上下章句希微之旨,也就是《老子》这部经典中那些微妙深奥的义理。

    如今,河上公曾经居住的地方,还建有庙宇,用以纪念他的事迹。而文帝望仙台也依然并存着,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混元圣迹简介 >混元圣迹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