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纹暗绣随动作若隐若现,倒比戏台上的角儿更显风骨。
此番话如重锤击锣,震得全场寂静。少顷,前排老秀才率先击节赞叹,掌声渐次如潮。当夜筹得的银钱堆满长案,顾砚之与沈烬相望时,眼底皆有泪光闪烁。
第七章:相守相依
寒来暑往,学堂终成。黛瓦白墙间,飞檐衔着流云,西洋花窗与月洞门相映成趣。开学那日,孩童们身着蓝布短打,背着绣着戏曲人物的书囊涌入。沈烬立于戏台前,手中醒木重重拍下:今日便教你们《穆桂英挂帅》的身段,且看巾帼如何英武!说罢,旋身便是个利落的鹞子翻身,引得孩子们齐声喝彩。
顾砚之则执卷立于廊下,将《西厢记》里的唱词拆解成文法,又以《牡丹亭》的戏文讲说修辞之道。讲到妙处,忽有孩童举手:先生,杜丽娘梦中遇柳梦梅,可是真情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不自觉飘向远处练功的沈烬:情之一字,无关虚实,贵在真心。
暮色四合时,二人常漫步于戏园。池中游鱼戏荷,惊起涟漪点点。顾砚之折下一枝晚香玉,别在沈烬鬓边:那年为你赶制戏服,见你耳尖红透,倒比这花儿更艳。沈烬佯怒要打,却被他握住手腕,掌心温度透过戏服布料传来,一如初见时雨巷中那枚带体温的竹纹令牌。
第八章:岁月静好
每逢中秋,学堂必演大戏。沈烬扮作白娘子,水袖拂过月光,似将银河拢在袖中。顾砚之独坐画案前,笔尖蘸满松烟墨,却迟迟未落——画中那人眉眼含情,岂是笔墨能描摹万一台下孩童学着台上模样比划,咿呀学唱声与锣鼓声交织,惊起满院梨花如雪。
经年过去,沈烬鬓角染霜,教戏时仍会较真孩童的兰花指是否标准。顾砚之批改课业,眼镜片后的目光依旧温柔。某日,有学子捧着新编的戏曲剧本请教,二人并肩而坐,霜白的发丝在风中交缠。远处戏台传来隐约的唱腔,惊起檐下铜铃,清越之声随风散入云间,恰似他们历经风雨却愈发醇厚的情意,在岁月长河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