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姓受苦,秦王若能成就大业,实乃天下苍生之福。李世民笑道:先生过誉了,如今乱世,正需先生这般有识之士,与我一同并肩作战,拯救天下。房玄龄当即表示,愿为李世民效犬马之劳。从此,二人常常秉烛夜谈,分析天下局势,房玄龄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助他成就大业。
还有那以果断干练著称的杜如晦,与李世民接触之后,被其人格魅力所打动。李世民深知杜如晦的才能,对他委以重任,给予充分的信任。李世民说道:杜先生之才,我早有耳闻,日后还望先生能在我身边,为我出谋划策,共同开创一番伟业。杜如晦拱手道:秦王放心,如晦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秦王信任。
尉迟恭、秦琼等猛将,原本各为其主,与李世民也曾兵戎相见。但李世民爱才心切,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就说那尉迟恭,曾是刘武周的部将,与李世民多次交战,给唐军造成不小损失。后来尉迟恭归降,心中忐忑不安,生怕李世民追究过往。没想到李世民亲自迎接,拉着尉迟恭的手说道:将军勇猛无敌,我早有耳闻,之前各为其主,多有得罪。如今将军能归降于我,实乃我之荣幸,今后咱们一同为大唐效力!尉迟恭听闻,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跪地起誓,愿为李世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data-faype=pay_tag>
大业十三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李世民身为李渊的得力助手,那可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立战功。这一日,唐军来到霍邑城下,隋将宋老生据城死守。霍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唐军粮草运输困难,士气低落。众将纷纷建议暂且退兵,待日后再做打算。李世民却站了出来,说道:各位将军,此时退兵,正中敌人下怀。我已观察过地形,敌军虽占据地利,但粮草补给线较长且防守薄弱。我们可派小股部队佯装进攻,吸引敌军主力出城,我则亲率精锐骑兵绕道敌后,截断他们的粮草。如此,敌军必乱,我们便可一举攻克霍邑。李渊思索片刻,点头道:吾儿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
于是,按照李世民的计策,小股部队前去挑战,宋老生果然中计,率军出城。李世民则率领骑兵,快马加鞭,绕道敌后,成功截断了敌军粮草。宋老生得知粮草被断,顿时阵脚大乱。李世民看准时机,一声令下:将士们,杀!便率先冲入敌阵,手持长枪,左突右杀,如入无人之境。唐军将士见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纷纷奋勇杀敌。这一战,李世民大获全胜,宋老生兵败被杀,霍邑城顺利攻克。此役,充分展现了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困境中冷静分析、果断决策的领袖风范。
之后,李世民又率军西进,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赢得了沿途百姓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最终,顺利攻克长安,为李渊称帝奠定了坚实基础。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因卓越战功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但李世民并未因此骄傲自满,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继续为唐朝的统一大业四处征战。
这一日,探马来报,北方刘武周勾结突厥,势力强大,对唐朝构成严重威胁。李世民临危受命,率军出征。面对刘武周的猛将宋金刚,李世民深知不可贸然进攻。他对众将说道: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补给困难,我们只需坚守不出,等待战机,敌军必然不战自乱。于是,李世民命令军队坚守营地,任凭敌军如何挑衅,都不为所动。
数月之后,宋金刚的军队果然粮草耗尽,士气低落,被迫撤退。李世民得知后,大喜道:机会来了,将士们,随我追击!他身先士卒,带领唐军一日一夜急行二百余里,不给敌军喘息的机会。在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时,李世民冲锋在前,鼓舞着唐军的士气。他高声喊道: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杀!唐军将士们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奋勇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