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往今来,以自杀结束生命的作家数不胜数,但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莫过于顾城。
他为什么在自杀之前,砍死了自己的妻子呢
第一章
火车上的偶遇
北京九月的天空蓝得刺眼,顾城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抬头望着天空中飘过的云。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头发乱蓬蓬的,像是刚从床上爬起来就出了门。
他的眼神空洞而遥远,仿佛透过云层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你看那朵云,像不像一只展翅的天鹅顾城突然对身旁的陌生人说道,声音轻得几乎被站台的嘈杂声淹没。
陌生人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匆匆拖着行李走开了。
顾城并不在意,他早已习惯了这种被忽视的感觉。
十七岁那年,他的第一首诗《星月的来由》在《北京文艺》发表后,他就知道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人们说他是天才,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可在他看来,他只是把心里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而已。
火车进站的汽笛声打断了顾城的思绪。
他拎起那个破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他的几本诗集和一本《庄子》,随着密集的人流挤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
车厢里拥挤闷热,顾城找到自己的座位,靠窗的位置已经被一个年轻女孩占据了。
她正低头读着一本书,乌黑的长发垂下来,遮住了半边脸庞。
这是我的座位。顾城指了指女孩旁边的空位。
女孩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庞,眼睛大而明亮,像是会说话。
抱歉,我马上让开。
她合上书,顾城瞥见那是一本《朦胧诗选》,封面上印着北岛、舒婷和他的名字。
顾城默默坐下,将帆布包放在腿上,又转头看向窗外。
站台上的人们挥手告别,火车缓缓启动,北京城在他的视野中渐渐远去。
你喜欢顾城的诗吗女孩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羞涩和期待。
顾城转过头,有些惊讶地看着她:你读过他的诗
当然!女孩的眼睛亮了起来,尤其是那首《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写得真是太美了。她顿了顿,我叫谢烨,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读书。
顾城。他简单地回答,然后看到谢烨的眼睛瞪大了。
你就是顾城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我...我简直不敢相信!
顾城有些局促地低下头,他不擅长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崇拜。只是几首诗而已。他轻声说。
不,不只是诗。谢烨急切地说,你的诗里有...有一种特别的东西,像是能看透人心最隐秘的角落。她停顿了一下,对不起,我太激动了。
顾城抬起头,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女孩。她的眼睛里有种他很少在别人眼中看到的东西——理解。不是对他诗歌的赞美,而是对他内心世界的理解。
你喜欢云吗顾城突然问道。
谢烨愣了一下,然后微笑起来:喜欢。小时候我常常躺在院子里看天上的云,想象它们是什么形状。
云是自由的。顾城说,声音里带着一种孩子般的纯真,它们不受任何束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云也是孤独的。谢烨轻声补充道,它们飘浮在高空,没有人真正理解它们。
顾城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找到了知音。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们聊诗歌,聊文学,聊顾城在农村插队时看到的星空,聊谢烨小时候在上海弄堂里的生活。
对顾城来说,这是罕见的体验——他很少能与人如此畅快地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