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2章
    2瓶;美人不见徒奈何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4章

    永昌(十五)

    袅袅秋风,

    给此前大旱了数月的关中带来了一丝凉意,刮过青黄不接零落稀疏的麦苗、龟裂田地。

    但雁门郡、北凉郡的百姓却深深畏惧这一丝凉。

    究其原因,

    只要每年冷风从北地刮来,

    草地染上衰败和秋黄,游牧之族得不到足够的牧草,为了度过漫长又寒冷的严冬,

    便会趁秋日马匹膘肥时节骑马南下,夺仓廪积粮,屠杀男子,

    掠走妇孺。

    一路烧杀抢掠,

    一路血腥屠戮,

    杀人如宰杀牛羊,过处尸骸遍地,十室九空。

    每当荒原里的风冷下来,边民便翘首不安,拢妻怀儿栗惧终夜难眠者众,年年都有流民冒罪偷偷南窜,由是边境愈弱。

    胡人骑兵狡猾,

    原先只为掠夺,不多盘桓,

    得手即走,

    让戍守边关的将士首尾难顾,以至于当朝对匈奴屡战屡败,元初三年雁门郡守以身殉国,以为国耻。

    而敌人探出虚实,

    近些年越来越猖狂,

    加诸边境越掠越弱,

    胡人为了掠到足够的物资和妇女年年南扩,大有饮马河洛之势。

    元徽四年,今上平息燕王叛乱,得到了燕山草场和大批良驹。时机逐渐成熟,便定由李弈牵头,筹备反击胡人的“燕山之策”。后来李弈落狱,此策交由北凉郡守刘尧负责。

    七月旱情缓解漕运恢复后,粮草源源不断运向边关。

    李延照带大军赶在秋收以前至北凉,诱敌深入,意在歼灭左贤王部。

    三十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在秋日麦收时节之前抵达燕山,势要毕其功于一役,一雪多年民为所欺将为所杀的屈辱。

    为了这一仗已付出了太多:历经两代皇帝十数年的努力、在西域多国合纵连横周旋、灭燕国、修通漕运、削弱诸侯以充实京畿、积粮积马。

    这一年也是最接近胜利的时候:左贤王心腹被策反;北方大旱,湖泊干涸,泷、汝、泮等诸水几乎断流,胡人难以饮马畜牧,其态仓惶;当朝募良马、豪勇,用重金砸出一支骁勇骑兵,这次出战全部都带上了。

    倾国力而出。

    势要彻底逆转中原和胡人之间的攻守之势。

    但就在这个当头,长安出事了。

    ……

    从关中再往北,大地逐渐苍黄,刀刻斧凿一般,奔马带起尘沙。万亩苍莽中,葱茏燕山像点缀在礼天黄璧中的一点苍痕。

    燕山已经发生过激战——故燕国名将萧用之以其曾受老燕王深恩,燕削地亡国后,不得不虚与委蛇于当朝取信于匈奴左贤王。而后献地诈降,诱敌深入。但遭内奸泄密,计谋败露,萧用之被擒。匈奴人将他缚在马后拖曳至肌骨溃烂,四肢脱落,斩下头颅悬于燕山长城的烽燧之上。

    所幸左贤王觉察中计,但没来得及后撤,李延照的主力已绕过燕山包操后路,首战遇匈奴大当户,与之激战,斩首三千,俘获牛羊马匹千数。

    而这时,宫里已经出事了。

    不管是萧用之被杀的消息、还是首战大捷的消息,送到长安,都如石沉大海。

    李延照心里逐渐不安。

    大军孤悬北境,成日里对着人烟渺渺的荒漠草场、凶狠嗜杀的胡人控弦,朝中又无任何音讯,且不提首站大捷以后的封赏褒奖,就连萧用之惨烈殉国的抚慰都没有,仿佛三十万大军离朝就成了天边孤云、断线纸鸢。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十六陂春水简介 >三十六陂春水目录 > 第10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