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九尘,道:“原来先生已经到了。”他将手上的纸袋放在桌上,向谢九尘行了一礼。
“先生,您到多久了?”
“不久。听你娘说,你去十三楼买糕点了,可是排了很长的队?”
“也没有很长。”沈河星挠挠头,“今日运气不太好,准备排到我的时候,一批糕点就卖完了。所以我多等了半个时辰,不然早就回来了。”
谢九尘和沈娘子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都庆幸沈河星排队排得久了,不然他回来的时候刚巧撞见杨岁华之事,定会思虑颇多。
沈娘子忽然道:“河星,娘突然想起来,家中的盐用完了,油也快用完了。娘亲记性不好,昨日出去的时候忘记买了,你现在去一趟,将油盐买回来,好吗?”
沈河星杵在原地,踟蹰道:“可是,先生来了……”
谢九尘道:“我没事,你去吧,先生在这里等你回来。”
“那我快去快回。”沈河星转身走了两步,又转过身来,“先生,娘,我买了枣泥酥和牛油酥,都还是热的,你们赶快吃,不然凉了就不好吃了。”
沈娘子和谢九尘都点头,含笑看着他离去。
等沈河星离开后,沈娘子拿出碟子,将枣泥酥和牛油酥摆放出来,让谢九尘吃。这是沈河星的一番心意,谢九尘不好推拒,便拿起一块牛油酥,慢慢地咬了起来,酥甜不腻,厚实咸香,确实美味。他吃完后抿了一口茶,道:“沈娘子将河星支出去,是有什么话想说吗?”
沈娘子道:“我知先生善心,帮我们定然是发自真心,不求回报。若有人相助,使得我们不必苦苦支撑,我倒也愿意厚颜接受。可星河他爹……也有文人傲骨,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绝对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
“若写了借条,就不是施舍。”
“对,可在我丈夫看来,这就是施舍。”沈娘子长叹一声,她盯着自己粗糙发皱的手,愣神许久,曾几何时,她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无忧少女。
沈娘子名叫钟晓梦,是紫苏县钟家的小女儿。钟家家底殷实,钟晓梦又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受尽父母宠爱。虽被溺爱,但钟晓梦生性淳厚善良,并未养成娇纵性子。十岁那年,她因贪玩,偷偷溜出家门,在梨园中听了一出巾帼戏,回到家后,钟晓梦对爹娘说,她要读书。
男子可以读书,女子为何不能读书?她不仅要读书,她还要读得比许多男子都要好。她读书不为名扬天下,只为内心的那份好强。十岁的她并不知道,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钟父爱女心切,自然是女儿说什么,他就办什么。钟晓梦是女儿身,钟父钟母不愿让她到县里的书院去,跟那些野小子混在一起。
思来想去,钟家最后找来了一个穷苦读书人,让那人教女儿读书,而此人正是沈意明。
沈意明比钟晓梦大八岁,他心有鸿浩之志,日日勤读,想在科举场上一举成名。可在成名之前,他需要生存的银两。看到钟家门前贴的告示,利润丰厚,可是要教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女孩。沈意明不屑此事,但他对自己说,他并非为钱折腰,他是为了志气折腰。
沈意明通过钟家的考核,成了钟晓梦的先生。钟晓梦梳着双髻,站起来还没有沈意明坐着高。她像狗皮膏药一样,跟着这个陌生男子,随着他念“之乎者也”。二人渐渐相熟,从十岁到十五岁,钟晓梦都仰望着沈意明,她惊叹沈意明的才学,敬重沈意明的为人……倾慕沈意明的风华。
那五年间,沈意明曾经参加过两次乡试,但都没有中举。他心灰意冷之时,钟晓梦依旧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道:“先生博学多才,无所不知。”
他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她,他只是个连乡试都考不上的书生,谈不上博学,更称不上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