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静静望了四合院上方的晚霞。粉紫色,漫天遍野。
“听说春天,书院里要来个新学生。年纪大一些,稳重点,也是榜样,叫阿晏他们都收收心。”娘说。
“是么?”陈清云浅浅一笑。
“好像就是姓夏。”娘轻轻说。
“噢。”陈清云应一声,就不说话了。
那晚霞渐渐地落了幕。元宵灯会要开始了。陈清云见阿晏朝她跑过来,脸上带着笑,眼睛弯起来,头发柔柔地拂在额前。
弟弟身后是姑苏澄明的天,长明巷空荡荡的石板路,各处人家门前悬着的红福字灯笼,和一轮残阳如血。
那是多少年后,陈小珍日日夜夜的梦了。
第46章
番外篇(二)盂兰盆节
七月半,盂兰盆节。
1.
永平三年,北坊。
周阿嬷拎着一盒乳糖狮子去见住在北坊的女儿一家。她乘着邻居胡百的驴车,起了大早,从京城外的庄子一路赶来,到北坊时已日上三竿。
女儿小珠住在北坊回明窟里,同女婿老赵开了一家小饭店。
胡百是农户,进城给大户人家送菜,顺便捎了周阿嬷一程。二人赶到回明窟口,将驴车拴好,下了水轮梯。
“周阿嬷,你看这窟里多少热闹,早就不比从前。要什么吃食没有?你何苦费劲做一盒猊糖带来。这东西对城里人来说,什么阿物儿,随处可见。”胡百笑。
时人管狮子也叫狻猊。猊糖就是狮子糖。周阿嬷攥牢盒子,哼哧一声:“家里做的和外面卖的怎么能比?”
她虽然嘴硬,心里却慌张,微微掀开食盒一瞧,果然见那狮子已化得不见了形,原本张狂的凸眼成了两个凹坑。狮子脚粘在盒底。
女儿女婿早在水轮梯下等着,怕老太太坐不惯这高梯,特地请了两个轿夫来。眼看一顶褐色小轿子停在梯口。周阿嬷的孙儿就眨巴着眼,站在那轿子后。
“娘,胡百叔!”女儿小珠一见胡百和周阿嬷,连声唤。女婿老赵圆滑,用衣裳揩了揩手,给胡百递上几颗碎银,权当路费。胡百笑嘻嘻拒了:“街坊顺路捎一程,何必见外。一路紧赶,阿嬷生怕狮子糖化了,等着给孙儿吃呢。小娃长这么高了。”他说着摸一摸孩子的头,寒暄几句,就走了。
小珠上前掀开周阿嬷的食盒,果然见糖全化开,呀了一声。孙儿还不及周阿嬷的腰高,蹦蹦跳跳望着盒子里:“阿嬷给我尝一口!阿嬷!”他摇着周阿嬷的手臂。周阿嬷一时间没作声。
小珠见状,连忙拦了孩子:“家里的还不够你吃?莫在街上嚷嚷。”孩子听见训斥,吐吐舌头就跑开。老赵接过食盒,打圆场:“回去把盒子往冰里湃一湃,还是能见狮子形的。”他说着,领阿嬷上轿。
周阿嬷叹口气,搀了小珠进轿,任轿夫慢慢地行路。
小珠不响,心里却知道,胡百叔会错了意。
母亲辛苦做的这乳糖狮子,并不是给孙儿吃的。
是给一个故人。
七月半祭祖是周阿嬷家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周阿嬷都会来北坊和女儿一家团聚,进利运塔烧香拜佛,祭祖祈福。
只不过,往年,送她来的人不是邻居胡百,而是一个叫阿宋的年轻人。
阿宋是京城附近庄子里逃难来的孤儿,父母都在战乱里死了。周阿嬷早年给京中贵族做婢子,得了主人几亩田地赏赐,被放出去嫁人后,就住进庄子。她看阿宋可怜,时常送饭送衣养着。
阿宋小时候被人欺负,砖头砸在脑袋上,从那以后就一直笨笨的。
他也说不清楚话,但知道管周阿嬷叫妈。
四年前,周阿嬷托自己的老关系,给阿宋找了份工,说是东宫的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