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4章
    二牛原想发怒,又想起在安陵城内发生的事情,爷爷说得对,万事都要小心谨慎,在他不清楚这个人的底细之前,还是先不要招惹他。

    他把书本打开,又拿出笔墨和砚台摆放好,看都没看冯山,直接道:“自然是因为他的学问比我好。”

    冯山惹了个没趣,“切,跟个木头似的,你这人真没意思。”

    离开丙字班继续往里面走就是乙字班了,鱼娘这才发现,原来学生上课的地方是个小小的院子,由三间屋子和前面客厅的墙壁围成。中间是一个花园,里面种着一排竹子。若是夏天炎炎烈日之时,躲在绿意盎然浓密的竹子下面乘凉,想必是个上佳之选。

    郑夫子的家也在学堂这里,位于学堂的后面,中间有一道小门隔开,上课的时候这个门紧闭,以免学童们打扰到他的家眷。

    小院子里四个方位,南面是墙壁,西边是丙字班,东边是甲字班,乙字班处在中间,正对着客厅的墙壁。

    乙字班的学生比丙字班少了一些,大约有十来个人。

    丙字班主要是识字打基础,学的比较浅显,主要是《三字经》和《千字文》之类的,大人们若是只想让孩子识得几个字,以后不准备走科举这条路,只读完丙字班便能结业了。

    郑夫子昨日也问了李大成鱼娘和二牛读书的目的。是只让他们识得几个字,不至于做个睁眼瞎,方便以后谋生计。还是说想要继续读下去,以后考个秀才举人。

    李大成自然选了第二个,若只是识几个字,他自己便能胜任,又何必费钱又费力把鱼娘和二牛送到学堂里面。

    乙字班的学生学的自然更深一些,已经开始通读《论语》,为以后进入甲字班打基础。

    甲字班是郑夫子这里最好的班,里面的学生大多十几岁,基础已经打好了,开始学写策论作诗,只等着童生试开始便要下场了。

    郑夫子带着鱼娘进了乙字班,乙字班的学生正在埋头写字,见郑夫子进来纷纷放下手中的笔,恭敬道:“夫子。”

    郑夫子点点头,先进去走了一圈看看他们写的字,指点一下其中的错误之处。而后走到鱼娘身边,把她介绍给众人,“这是李子愚,以后要和你们一起在这里读书,子愚比你们都要年幼,既然同窗一场,你们以后多多照顾一下他。”

    又对鱼娘道:“子愚,你去坐在杨晃旁边的位子。”

    一个皮肤黝黑浓眉大眼,看起来很是憨厚的少年站了起来,替鱼娘把他身边的椅子拉开,“子愚坐这里。”

    鱼娘走过去把布包摘下来,“谢谢杨兄。”

    杨晃热情地帮鱼娘笔墨纸砚还有书本规整好,“以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来找我,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鱼娘对这个憨厚的少年也很有好感,微微一笑,“我知道了。”

    郑夫子见他们相处还算融洽,抚摸着胡子很是欣慰。“现在把《论语》拿出来,我们接着昨天的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朗朗的读书声从学堂里传出来,飘了很远很远。摆摊的小贩听到后,抬头望了一眼头顶上耀眼夺目的阳光,继续低下头卖力地揉面做炊饼。

    上午的课结束后,离家近的可以走回去吃个午饭,离家远的只能就近找个小摊子来填饱肚子。

    鱼娘和二牛离家近,再加之害怕鱼娘的伪装时间了太久会失效,故而李家人一致认为他们两个应该回来吃饭。

    鱼娘收拾好东西,背着小布包走出乙字班时,二牛已经在门口等她了。

    “鱼—”

    二牛张嘴想喊鱼娘,喊到一半又硬生生刹住了,几乎是从硬憋出来一句话,“弟弟,你上完课了?”

    冯山从旁边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代逃荒种田记简介 >古代逃荒种田记目录 > 第6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