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黄的书页,忽然发现内页有用朱砂写的批注:市舶司牙钱可免,需持渔户契约。
这或许能帮他们在码头买到便宜的杂鱼。她抬头看见墨宁渊殷切的眼神,突然意识到,这个少年早已不是需要保护的雏鸟,而是能与她并肩的盟友。
五更天,苏小暖带着墨宁渊摸黑来到码头。晨雾弥漫中,渔户们正卸着连夜捕的鱼。她想起《永庆律》里的批注,让墨宁渊拿着墨守诚的手札去和渔户交涉,自己则盯着那些被挑剩的杂鱼。
阿嫂,渔户肯以半价卖杂鱼,条件是我们每月帮他写鱼契。
墨宁渊跑回来,眼中带着笑意,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血色。苏小暖看着他攥紧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突然鼻子发酸
——
这孩子,明明自己还在病中,却为了生计跑前跑后。
回到柴房,苏小暖开始收拾从当铺换来的糙米。三斤米里掺着半升砂石,她蹲在地上一粒一粒挑拣,墨宁渊则在一旁研墨抄书。月光下,少年的侧脸线条柔和,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让苏小暖想起自己在现代的弟弟
——
如果他还活着,应该也这么大了吧。
阿嫂,面醒好了。
墨宁渊的声音打断思绪。他站在灶台前,袖管高高挽起,露出细瘦的手腕,面团在他手中翻转,竟有几分韵律。苏小暖突然想起,墨守诚曾是个秀才,想必墨宁渊的一手好字和经商头脑,都是兄长耳濡目染教的。
第一屉馄饨下锅时,墨宁渊突然指着她的耳后:阿嫂,你这里有颗铜钱大的红痣。
苏小暖一愣,想起穿越时的场景
——
难道这就是穿越者的标记她笑着掩饰:这是福气痣,以后咱们的馄饨摊,定会像铜钱一样,赚得盆满钵满。
少年低头笑了,火光映得他眼尾的泪痣发亮。那一刻,苏小暖突然觉得,就算这世道再艰难,只要有眼前的少年在,她就能撑下去。
晨光初绽时,西跨院飘出第一缕馄饨香。苏小暖望着破锅里翻滚的汤料,杂鱼熬的汤底竟比想象中鲜美,撒上一把从野地里采的茱萸,香气更是浓郁。墨宁渊捧着豁口陶碗,吹散热气:阿嫂,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馄饨。
她看着少年满足的神情,忽然想起直播间里的观众说过,食物是最能治愈人心的。或许,在这吃人的封建时代,她真的能靠一碗馄饨,为自己和墨宁渊杀出一条血路。
3
馄饨飘香,初战立威名
西街的青石板路还泛着夜露,苏小暖的独轮车已吱呀碾过巷口。车板上的木桶里,掺了榆树皮粉的面团泛着青灰色,竹篾蒸笼里码着元宝状的馄饨,边角捏出十二道褶
——
这是她结合现代包饺子技巧改良的,在原主记忆里,墨守诚曾说
十二褶象征十二个月的平安。
墨宁渊抱着《市易则例》坐在车辕上,苍白的脸被晨雾衬得几乎透明:阿嫂,卯时码头的杂鱼最新鲜,但需赶在牙人收税前。
他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永庆律》卷三第十八条:‘渔户自捕鲜货,若供自家食肆,免缴三成牙钱。’
苏小暖握紧车把的手顿了顿,想起昨夜在柴房,少年借着油灯研读律法的模样。他后背的鞭痕还渗着血,却坚持要帮她规划摆摊路线。好,听你的。
她笑着点头,心里却泛酸
——
本该在学堂读书的年纪,却要为生计绞尽脑汁。
码头的腥风裹着晨雾扑来,渔户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墨宁渊攥着墨守诚的手札挤到船头,与渔户交涉时,袖口的云纹补丁在晨光中若隐若现。苏小暖趁机挑选杂鱼,忽见三条鳜鱼在木桶里摆尾,鱼鳃鲜红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