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流转着敦煌星夜的光辉,而在莲花中心,隐约可见一行极小的楷书:晴雪映壁,文脉不绝——
正是江临刻在她玉坠上的字迹。
战斗:以记忆为颜料
异变陡生。洞窟深处的石壁突然裂开,三只形如夜叉的怪物闯了进来,背甲上刻着歪曲的楔形文字,却在江临眼中化作
文明虚无主义
的黑色咒文。它们的爪子划过壁画,金箔纷纷剥落,露出下面被啃噬得斑驳的泥胎
——
那是历代画工混合着骆驼草、细沙的心血。
守护壁画!
段文杰的虚影大喝,手中画笔化作长剑,这些泥胎里封存着画工的呼吸,决不能让它们损毁!
江临感觉脑海中涌入大量壁画修复的知识,那些曾经在书本上看过的矿物颜料配方、起稿技法,此刻都化作战斗的力量。他伸手按住岩壁,默念着《营造法式》中关于壁画绘制的记载:先以粗泥搭底,次以细泥抹之,谓之‘地杖’……
金光顺着他的掌心蔓延,在怪物攻击的路径上凝结出层层叠叠的泥胎屏障,每一层都映着现代文保工作者调配泥浆的场景。
苏晴看着江临眼中倒映的壁画光影,忽然想起他曾说过的话:每一幅壁画都是活着的历史,画工们的呼吸、汗水,甚至他们的信仰,都藏在颜料的颗粒里。
此刻,她腕间的莲花印记与飞天的莲花共鸣,竟在掌心凝聚出微型调色盘,盘中盛着石青、朱砂、金粉,正是壁画中的经典配色。她本能地挥手,笔尖划出
护
字,竟与段文杰的笔锋叠加,在壁画前形成双重光盾。
文明的修复者们
战斗在寂静中爆发。文天祥的狼毫笔锋所过之处,楔形文字纷纷崩解,化作
勿忘国耻
四个大字;史可法的宝剑劈开黑雾,露出后面的裂隙
——
那是一片扭曲的空间,隐约可见靖国神社的鸟居在黑雾中若隐若现,却被敦煌研究院的航拍纪录片画面取代,镜头扫过修复中的壁画,讲解员的声音传来: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古人对世界的想象。
毁掉裂隙的核心,就在鸟居后面!
陈玄的声音从青铜镜中传来,那是他们扭曲历史的锚点!
江临握紧《楚辞》,突然想起在南京城破时保护百姓的战士,那些在东北雪原坚持游击战的先烈,他们的故事与敦煌画工的坚守重叠,化作最锋利的武器,顺着史可法的宝剑劈向鸟居。
一声巨响,裂隙剧烈震动,鸟居轰然倒塌。江临感觉有什么东西钻进了他的眉心,是无数零碎的记忆片段:有老人在烈士陵园擦拭墓碑,有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少年中国说》,还有苏晴在博物馆认真临摹青铜器纹路的模样。这些记忆不是虚影,而是真实的、正在发生的铭记。
晨光中的觉醒
战斗结束后,陈玄看着江临逐渐清晰的眉心中的
史
字印记,叹了口气:记住,唤神者的使命不是战斗,而是让历史永远鲜活。
他指向洞窟外,一群小学生正排着队走进来,每人手中拿着临摹本,领队的老师说:今天我们看飞天,她们的飘带里藏着古人的梦想。
苏晴望着重新焕发光彩的壁画,发现飞天的裙摆上多了行细小的朱砂字:下一站,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佛光在呼唤。那是用现代美术颜料写的,笔触稚嫩却坚定,像某个孩子在临摹时偷偷留下的记号。她转头看向江临,他正在擦拭《敦煌图录》上的灰尘,镜片上蒙着的雾气,是洞窟内千年不散的香火与现代文明的温度交织而成。
返程的列车上,江临望着苏晴熟睡的侧脸,玉坠不知何时滑落在她胸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