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游客们举着手机匆匆拍照,却不再驻足聆听壁画中的故事;网红在飞天像前摆着夸张姿势直播,弹幕里飘过
飞天能带货吗
的调侃。
凌晨四点,莫高窟外景
月光给鸣沙山镀上银边,层层叠叠的洞窟在东麓排列,像时光凿刻的年轮。江临握着陈玄给的钥匙打开侧门,风沙混着千年壁画的气息扑面而来,苏晴的手电筒光束忽然定格在岩壁上
——
某幅北魏壁画的飞天嘴角,竟真的挂着一滴晶莹的水珠,在手电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却在触碰的瞬间化作细沙,在她掌心留下
慈悲
二字的浅痕。
是第二百二十五窟。
江临对照着《敦煌图录》,指尖划过石壁上的编号,忽然听见洞窟深处传来织物撕裂般的声响。他拉着苏晴快步走进洞窟,眼前的景象让两人同时屏息
——
正壁的阿弥陀经变图中,诸位菩萨的莲花座正在崩解,飞天的飘带化作黑色触手,反向撕扯着壁画上的金粉,每片剥落的金箔都映出短视频平台上
敦煌壁画过时了
的弹幕。
洞窟内的文明危机
苏晴的手电筒光束扫过壁画,江临看见飞天的衣袂上原本流动的金线,此刻已变得黯淡,像干涸的河流。他忽然想起在敦煌研究院看过的纪录片:常书鸿先生放弃巴黎画室,在漫天黄沙中守护壁画,用自己的棉衣换取修复颜料;段文杰先生在烛光下临摹壁画,将褪色的飞天重新赋予色彩,笔尖在绢布上移动的沙沙声,曾是莫高窟最动人的夜曲。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闪过,掌心的枪形印记突然与壁画上的供养人画像产生共鸣。
以心观像,以愿唤魂。
江临轻声念出陈玄留下的口诀,将《敦煌图录》摊开在石台上。图录里
飞天散花
的页面上,他曾用红笔标注:盛唐画师用金箔描绘飘带,每道弧线都是对天空的向往。
此刻,那些字迹突然泛起微光,与苏晴腕间的莲花印记形成共振。
还记得我们大二来实习吗
苏晴的声音里带着哽咽,你说飞天的飘带是连接人间与仙境的桥梁,而画工的汗水,是桥梁的基石。
她的手电筒光束稳稳地落在壁画上,光影中,她的侧脸与壁画上的供养人少女重叠,那年她在洞窟里临摹三天,磨破了三支狼毫笔。
江临咬破指尖,血珠滴在图录的飞天画像上
——
不是祭献,而是将自己在图书馆抄写壁画修复笔记的夜晚、在博物馆见证文物重生的感动,都融入这滴血中。洞窟内突然响起梵钟般的嗡鸣,壁画上的飞天眼中红光褪去,衣袂重新泛起金光。她们的飘带化作实体,托起正在崩解的莲花座,而在江临的意识深处,三位身着唐装的画师虚影缓缓浮现:常书鸿手持调色盘,段文杰握着狼毫笔,张大千背着画架,他们的衣摆上沾满石青、石绿的颜料,笔尖流淌着金色颜料,那是千万人对敦煌的向往所凝聚的色彩。
现代愿力的觉醒
吾等乃莫高守护人。
常书鸿的虚影向江临颔首,域外邪魔欲以‘虚无之力’消解信仰,唯有让世人心中的敬畏与热爱长存,壁画才能不朽。
他抬手轻挥,江临眼中浮现出千万个画面:游客在洞窟外佩戴讲解器认真聆听,学者在显微镜下修复残片,甚至有孩子在临摹本上笨拙地描绘飞天,橡皮屑落在纸上的声音,竟与千年前画工的凿壁声重叠。
苏晴的玉坠突然剧烈震动,她看见洞窟顶部的飞天竟缓缓飘下,衣袂带动的气流拂过她的脸颊,带着千年不散的檀香。其中一位飞天将手中的莲花递给她,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