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明末崇祯年间,西南边陲群山环绕形成天然屏障,许多封闭的山村都保留着原始氏族社会的习俗。

    暮色四合时,陆九龄看见了那座村庄。

    血色的灯笼挂在村口老槐树上,十二盏红得发黑的纸灯笼在无风自动,像是十二颗悬在空中的心脏。

    灯笼面上隐约有墨迹,他走近了才看清,那竟是十二张扭曲的人脸。

    这位公子,可是要借宿

    苍老的声音惊得他倒退半步。不知何时,槐树下站着个驼背老妪,满头银丝梳得油光水滑,发髻上簪着朵惨白的纸花。

    她脚上的绣鞋沾满湿泥,却散发着新鲜的血腥味。

    陆九龄作了个揖:晚生赴京赶考迷了路,不知可否......

    随我来。老妪转身时,他看见她后颈爬满青黑色的斑纹,像是某种藤蔓的图腾。

    灯笼的光投在地上,竟没有老妪的影子。

    村中巷道七拐八绕,家家户户门前都垂着同样的血色灯笼。

    经过一户敞着门的院子时,陆九龄瞥见堂屋里摆着口黑漆棺材,棺盖上整整齐齐码着十二双绣花鞋。

    最上面那双鞋尖还在往下滴血,在青砖地上汇成蜿蜒的小溪。

    别看。老妪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枯枝般的手指冷得像冰,今夜是中元节,阴气重。

    她的指甲突然暴长半寸,刺进他皮肉里。

    血腥味更浓了。

    祠堂里摆着三桌宴席,坐着二十来个村民。男人们穿着前朝制式的短打,女人们鬓边都簪着纸花。

    见陆九龄进来,所有人齐刷刷转头,烛光映得他们的眼白泛着青灰色。

    贵客请上座。主位上的族长起身相迎。那人约莫四十岁,左脸爬满暗红色胎记,仔细看去,那胎记竟像是张尖叫的人脸。

    族长腰间玉佩刻着古怪纹样——十二个圆环首尾相衔,每个环中都困着个小人。

    菜肴端上来时,陆九龄的筷子僵在半空。陶盆里炖着大块暗红的肉,浮油凝成眼珠的形状。

    当他夹起一片山菇,发现伞盖背面长着细密的牙齿。

    怎么不吃右侧的少女突然凑近。她约莫二八年华,杏眼樱唇,鬓角却贴着道黄符。少女吐气如兰,气息却带着腐叶的腥甜:这些可是用童男童女......

    阿蘅!族长厉声呵斥,少女立即噤声。

    她垂首时,陆九龄看见她后颈也有青黑斑纹,只是颜色浅淡,像是刚长出来的幼苗。

    三更梆子响时,祠堂外传来唢呐声。村民们突然集体起身,动作整齐得像提线木偶。

    陆九龄被簇拥着来到晒谷场,看见十二盏血色灯笼围成圆圈。

    灯笼里的人脸在油纸下蠕动,发出含糊的呜咽。

    族长举起青铜匕首划破掌心,血滴在灯笼上瞬间被吸收。

    灯笼开始剧烈摇晃,纸面上凸起手掌的形状。

    陆九龄突然看清那些人脸——全是十四五岁的少女,她们的眼球在灯笼里爆裂,血泪顺着竹骨流到地上,蜿蜒成符咒般的纹路。

    阿蘅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冰凉的手指在他掌心写字:逃。

    她的指甲缝里渗出血珠,写出的字带着铁锈味。

    这时东南角一盏灯笼突然炸开,飞溅的灯油点燃了晒谷场的草垛。

    火光中,陆九龄看见村民们青灰色的皮肤下,有树根状的血管在蠕动。

    祠堂地砖渗出的血水沾湿了陆九龄的衣摆。他蜷缩在供桌下,听着杂沓的脚步声从头顶掠过。

    方才阿蘅拽着他滚进神龛后的暗道时,他分明看见少女手腕内侧浮现出与灯笼上相同的人脸印记。

    暗道石阶长满青苔,每走一步都有黏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血灯引魂录简介 >血灯引魂录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