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忆深处传来毛线针交错的轻响。那是陈念在织围巾,也是时光在编织永恒——有些爱,不必完整,却永远在彼此生命的经纬里,随着季节的轮动,生长出永不褪色的光。

    番外.《银杏纪年》

    暮色中的老银杏树开始抖落最后一批叶子,金黄的蝶群掠过孙女发梢时,林砚之听见她突然哼起跑调的旋律——是《星月夜》的片段,却混着二十年前病房里织毛线的节奏。小女孩正把捡来的银杏叶按叶脉形状摆成蝴蝶,忽然抬头:爷爷,这个翅膀上的纹路,和你手腕上的纹身好像呀!

    轮椅扶手的阴影里,银杏纹身与落叶投影重叠,形成完整的蝴蝶轮廓。林砚之想起陈念临终前那幅速写,画布边缘的颜料滴原本是遗憾的缺口,如今在孙女的童言里,却成了时光最精准的伏笔。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胸针,断口处的金线不知何时勾住了片绒毛,像极了她织围巾时总粘在指尖的浅灰毛线。

    美术馆外的壁灯次第亮起,暖橙色的光映在玻璃幕墙上,将林念二字的光影拓在地面。穿校服的少年们骑着单车掠过,车筐里的素描本滑出半张画稿——是临摹他《未完成的织梦人》,却在围巾末端多画了只振翅的蝴蝶。这让他想起画展闭馆那天,护工曾偷偷塞给他张字条:陈小姐说,蝴蝶的缺口不是翅膀断了,是为了能穿过时光的裂缝来看你。

    爷爷,该回家啦。孙女把捡来的银杏叶小心夹进笔记本,封皮上贴着她新画的贴纸:两个牵着手的小人,一个拿着画笔,一个举着毛线针,脚下是满地写着爱字的落叶。路过喷水池时,水面突然倒映出晚霞的碎片,橙色光晕里,分明有片叶子正逆着水流漂浮,叶脉间的砚字闪着微光,像当年陈念在手术同意书上,把他的名字藏进银杏素描的笔触里。

    玄关的壁柜上,那瓶三百六十五片银杏叶依然摆在显眼处。孙女总说能从玻璃反光里看见两个人影,一个在调色,一个在织围巾。此刻月光漫进来,叶子们在瓶中轻轻摇晃,恍惚间,林砚之又看见大二那年的深秋:陈念蹲在图书馆顶楼捡速写本,檐角阴影里的念字刚好落在他手背上,像命运盖下的邮戳,让此后所有的离别,都成了这封信里未拆的章节。

    睡前整理画稿时,一张泛黄的便签从《病中集》里滑落。是陈念的字迹,却不是他熟悉的瘦金体,歪歪扭扭像初学写字的孩子:砚之,我在天堂学会织完整的围巾了,用的是你说的‘永固橙’毛线,这样冬天抱在怀里,就像抱着整个晚霞。墨迹边缘晕着浅灰,他忽然想起,这是她第一次化疗后,手抖得握不住笔时写的。原来早在那时,她就开始练习在另一个世界,为他织没有缺口的永远。

    轮椅碾过卧室地板,停在挂满画作的墙前。《未完成的织梦人》旁,不知何时多了幅小水彩,是孙女今天的新作:老银杏树下,穿浅灰大衣的爷爷和戴围巾的奶奶并排坐着,奶奶手里的毛线针正接住一片飘落的叶子,叶子上的砚字,被她用橙色水彩描得发亮。

    窗外,第一颗星子爬上树梢。林砚之闭上眼,听见时光在叶脉间轻轻流淌。那些没织完的针脚,早已在孙女的画稿里续接;那些没说出口的告白,正随着每年深秋的银杏,在不同的掌心、不同的眼眸里,重新绽放成永不凋零的光。而他知道,在时光的某个褶皱里,陈念依然坐在旧书店的暖光下,毛线针在指间翻飞,嘴角挂着当年没让他看见的笑——那是知道爱会在岁月里永生的,笃定的笑。

    8

    银杏发间的光

    番外2.银杏发间的光

    孙女的辫梢总别着枚银杏发夹,是林砚之在巴黎旧货市场淘到的。金属叶片内侧刻着极小的念字,与陈念当年藏在速写本檐角的字迹分毫不差。他常望着发夹出神,想起三十八岁那年深秋,在美院校友会上遇见的短发姑娘——她抱着幅临摹的《银杏巷初雪》,画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银杏巷的未拆信简介 >银杏巷的未拆信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