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个人影正往后花园拖曳什么,其中一人腕间的鎏金镯子,正是白日里周嬷嬷所戴。

    3

    诗宴惊变

    次日巳时,苏府二门处停着辆青布马车。苏若雪倚在车辕上,手中团扇掩住半张脸:妹妹既懂《璇玑图》,今日诗宴可要好好表现,别丢了苏家的脸。她说着,腕间镯子轻晃,正是昨夜在后花园见过的那只。

    马车在尚书府门前停下时,苏绾绾袖中紧攥着半片从周嬷嬷袖口扯下的紫藤花瓣。昨日丑时,她在后花园的太湖石后,发现了被掩埋的半幅《璇玑图》残卷,墨色犹新,显然是近日所作。

    牡丹亭畔,曲水流觞正酣。苏若雪坐在首座,展开刚得的《璇玑图》摹本,满座皆惊。此图乃小女近日所作,还请各位前辈指教。她话音未落,苏绾绾已端起漆盘,任羽觞随波流转:嫡姐可知,真正的《璇玑图》,每首回文诗皆藏在二十八宿的方位里

    众人皆惊,苏若雪的团扇啪地落在石桌上。苏绾绾俯身拾起羽觞,指尖划过杯沿:就像这曲水流觞,看似随意,实则暗合天枢北斗之位。她忽然抬头,望向坐在假山后的少年,正是昨日在西角门遇见的柳砚之,柳公子,可敢与我对诗

    柳砚之起身时,袖中滑出半幅残卷,正是昨夜苏绾绾所补的璇玑回文。姑娘既懂星象,便以北斗为题如何他话音未落,苏绾绾已开口:天枢转斗柄,摇光映月轮。璇玑藏万语,回文寄何人

    掌声四起时,苏若雪的脸色比亭畔的白牡丹还要苍白。她忽然指着苏绾绾的衣袖:妹妹袖口的墨渍,可是昨夜仿冒《璇玑图》时沾染的此言一出,满座皆静。

    苏绾绾低头望着袖口的淡墨痕迹,忽然轻笑。她解开外衫,露出里面绣着二十八宿的中衣:嫡姐可知,真正的《璇玑图》,需用鹅黄酒渍在月光下才能显形说着,她从袖中取出半片紫藤花瓣,就像这花瓣上的朱砂印,正是周嬷嬷昨夜在后花园掩埋证据时留下的。

    亭外忽然传来喧哗,几个身着官服的衙役抬着木箱进来,箱中正是昨夜在后花园发现的《璇玑图》真迹。苏若雪望着箱中泛黄的绢帛,忽然跌倒在石凳上,腕间镯子当啷落地,露出内侧刻着的沈氏二字——那是原主生母的姓氏。

    暮色中的朱雀大街,柳砚之骑着青骢马与马车并行。姑娘当真要将真迹献给尚书大人他望着车中静静擦拭《璇玑图》的苏绾绾,眼中闪过敬佩。

    尚书府的诗会,从来都是权贵博弈的戏台。苏绾绾望着车窗外掠过的胡商驼队,指尖抚过绢帛上的星象图,我不过是借这出戏,让某些人知道,庶女的墨香,也能染透长安城的月光。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留下一串细碎的声响。沈氏坐在车辕上,望着女儿眼中从未有过的锋芒,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雨夜——她抱着襁褓中的苏绾绾,跪在苏府门前,听见门内传来的那句庶女不入族谱。此刻,车中传来轻轻的叹息:母亲,明日起,该让绿萝去市集买些蜀锦了。

    沈氏转头,看见女儿正对着月光研究袖中残卷,发间别着的,正是方才诗宴上柳砚之相赠的木樨簪。夜风送来远处的驼铃声,长安城的灯火,正次第亮起。

    4

    墨字生香

    卯初刻,长安城的晨鼓刚响过三通,绿萝便揣着半幅诗稿从角门溜了出去。沈氏望着女儿倚在窗前研墨的背影,袖口露出的青布补丁在晨光里泛着毛边——那是昨夜她借着月光,将周嬷嬷送来的旧料改裁成的襦裙。

    母亲可听过诗贵曲不贵直苏绾绾忽然开口,笔尖在宣纸上勾勒出半枝水墨兰花,南朝鲍照的《拟行路难》,若用狼毫中锋写来,倒不如羊毫侧锋更显苍劲。她转头望向母亲困惑的神情,忽然轻笑,不过是女儿胡诌,母亲且当听个热闹。

    申时三刻,朱雀大街的集贤诗社门前围满了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盛唐才女的逆袭之路简介 >穿越盛唐才女的逆袭之路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