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诗的文人。绿萝攥着被翻得卷边的诗稿,看着穿青衫的书生们争相传阅那首《春夜宴桃李园序》,纸页间如诗如画、惊才绝艳的赞叹声此起彼伏。街角茶棚里,戴帷帽的少年将茶盏往桌上一磕:去查查,这苏绾绾是何许人也

    暮色漫进苏府时,周嬷嬷的骂声先一步撞开厢房的门。好个不安分的庶女!她手中挥着张墨迹未干的诗笺,正是今日集贤诗社传来的抄本,竟敢将诗作署上自己的名字,当真是眼里没有尊卑了

    沈氏慌忙跪下,却被苏绾绾轻轻扶起。她望着周嬷嬷颤抖的指尖,忽然瞥见诗笺右下角的朱砂小印——那是原主生母临终前,偷偷刻给女儿的绾字私印。嬷嬷误会了,她将自己新写的《子夜吴歌》推过去,不过是闺中消遣,不想竟传了出去。

    周嬷嬷扫过案头的诗稿,忽然愣住。宣纸上的字迹刚柔并济,既有王羲之的飘逸,又暗含虞世南的刚正,与苏若雪平日的纤巧笔锋截然不同。她张了张口,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马车碾过青砖的声响——是苏明远从县衙回府了。

    掌灯时分,绿萝捧着个紫檀木匣进来,匣中躺着锭新得的松烟墨。老爷说,姑娘的字...倒像是从藏经阁的碑帖里走出来的。小丫鬟说话时眼睛发亮,显然是得了老爷的赏赐。苏绾绾抚过墨锭上的松雪斋印,忽然想起原主记忆里,父亲从未正眼看过她的诗稿。

    更漏声中,沈氏坐在床头缝补秋衣,忽然听见女儿轻声叹息:母亲可还记得,外祖曾是弘文馆的学士银针在烛火下闪过微光,沈氏的指尖顿在衣襟上:你...都想起来了

    苏绾绾望着镜中晃动的烛影,原主的记忆正像浸了水的宣纸般层层晕开。外祖因直言获罪,沈家满门被贬为庶人,母亲作为家生女被卖入苏府,才有了她这个不被承认的庶女。明日起,她忽然握住母亲粗糙的手,让绿萝常去集贤诗社走走,就说...苏府有位姑娘,想求些《昭明文选》的抄本。

    亥初刻,西角门传来三声鸦鸣。苏绾绾隔着门缝,看见柳砚之将个锦囊塞进来便匆匆离去。打开时,里面是卷《璇玑图》真迹的摹本,边角处用小楷写着:尚书府李公子求见,卯正刻,慈恩寺塔。

    沈氏望着女儿在月光下研究摹本的侧影,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藏经阁初见《璇玑图》时的震撼。那时她还是个识字的家生女,捧着绢帛被苏明远撞见,换来的却是庶女不可学诗的呵斥。此刻,女儿笔尖落下,在宣纸上写下墨字生香自有时,落款正是那枚小小的绾字印。

    夜风掀起窗纸,送来远处的更鼓声。苏绾绾吹灭烛火,任由月光在《璇玑图》摹本上流淌。她知道,长安城的文人圈里,一场关于苏府庶女的议论正像春潮般涌来,而那个在诗社初见的柳砚之,还有他提到的李公子,终将成为这盘棋里重要的棋子。

    枕着沈氏新换的艾草枕,苏绾绾忽然想起现代实验室的恒温箱,里面躺着的《女论语》残卷,此刻或许正映着二十一世纪的月光。但眼前的青砖黛瓦、烛影摇红,却真实得让她指尖发颤——这不是梦境,而是她即将用墨笔改写的人生。

    5

    朱门访客

    卯正刻,慈恩寺塔的风铃响过七声。苏绾绾望着台阶上负手而立的少年,腰间玉佩刻着的李字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那是尚书府嫡子李修远,长安贵胄圈里出了名的诗魔,此刻却对着她微微颔首:苏姑娘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可是化用了王右军的《兰亭集序》

    塔角阴影里,柳砚之正假装观赏壁画,耳尖却微微发红。苏绾绾抚过石栏上的牡丹纹,忽然轻笑:李公子可知,右军的仰观宇宙之大,若换作女子视角,该是俯察簪缨之细

    李修远转身,眼中闪过惊讶。眼前的少女穿着半旧的青布襦裙,鬓间只别着支木樨簪,却比昨日诗宴上的贵女们更多了份书卷气。姑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盛唐才女的逆袭之路简介 >穿越盛唐才女的逆袭之路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