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1

    起风了(探春初掌事,察觉危机)

    金陵的秋总是来得格外锋利,探春站在秋爽斋的廊下,指尖抚过案头新得的米芾字帖,忽闻窗外簌簌声——是侍书抱着一卷文书匆匆跑来,衣襟上还沾着几片碎桂。

    姑娘,苏州织造府送来的邸报。侍书压低声音,眼神警惕地瞥向四周,京中传来消息,娘娘怕是……

    话音未落,窗外枯枝突然被风折断,啪嗒一声砸在青石板上。探春垂眸看着纸上元妃薨逝四字,墨色在暮色里洇开,像极了去年元宵节省亲时,姐姐鬓边那点被烛火灼化的胭脂。

    去取我的算盘。她转身打开紫檀木匣,铜胎珐琅的算珠在掌心滚过,发出清越声响,把庄子上的租契、店铺的流水、还有各房的月例账册都搬来。从今日起,秋爽斋的灯要亮到三更。

    侍书愣了愣,欲言又止。探春知道她想说什么——如今府里上下都在为元妃之丧惶惶不安,连老太太都病了,姑娘这般大张旗鼓地查账,岂不是招人忌恨

    你瞧这院子里的梧桐。探春忽然指着窗外,树干上缠着的红绸是去年她主持秋宴时系的,如今已被风雨浸得发白,若等风来折断枝干,不如先修枝剪叶。

    三更天,烛泪堆了三寸高。

    探春盯着账册上那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各房脂粉钱重复支取、田庄收成虚增三成、当铺当票竟有半数对不上账。她握着笔在王熙凤三字上画了个圈,笔尖刺破宣纸,露出底下泛黄的《考工记》书页。

    姑娘,二奶奶房里的平儿求见。侍书挑开竹帘,寒风卷着雪粒子扑进来,打湿了探春鬓角的珍珠钗。

    平儿进门便福了福身,袖中滑出个锦盒:这是奶奶让我送来的,说姑娘爱读的《女戒》新抄了批注。

    探春笑着打开盒盖,里面却躺着半块通灵玉,在烛火下泛着幽光。她指尖一顿,想起那年诗社,她作的《簪菊》里有句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宝玉拍案叫绝,说她这朵菊花带了剑气。

    回去告诉二奶奶,探春将玉推回锦盒,就说我这几日在读《商君书》,竟悟出些治家之道——譬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平儿走后,探春独自走到廊下。

    雪越下越大,远处梨香院的笛声被风吹得支离破碎,像极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族。她摸出袖中从当铺顺来的当票,上面甄家二字已被磨得模糊——甄家抄家前,不也像贾家这样烈火烹油般风光

    侍书,明日去请赖大总管来。她将当票折成纸船,放入九曲流觞的水渠,就说我要在大观园里开个集市,让各房把闲置的古玩字画、绣品香料都拿出来卖——

    所得银钱,一半充公,一半给参与的婆子姑娘们分了。

    侍书惊呼:姑娘这是要学王熙凤管家可……可这不是夺她的权吗

    我要的不是权。探春望着纸船在风雪中颠簸前行,想起那年起社,她给自己取的别号蕉下客——

    世人只道蕉叶可避雨,却不知林下客早有远志,我要的是让这府里的人知道,没了谁,这日子都能过,且能过得更明白。

    五更天,雪停了。

    探春推开窗,见院中的梧桐已被她砍去旁枝,主干挺拔如剑,指向灰蓝色的天空。远处传来晨钟,惊起一群寒鸦,她摸了摸案头的算盘,铜珠上还带着昨夜的体温。

    起风了,这次不是秋风,是能吹开迷雾的风。

    2

    惊风(查账遇阻,丰儿之死)

    卯时三刻,赖大总管捧着账册踏进秋爽斋,袖口还沾着未拭去的茶渍。探春坐在主位上,案头摆着十二盆素心兰,每一盆都用细沙铺底,干净得能照见人影。

    姑娘唤老奴来,可是要查账赖大堆起笑,眼角的皱纹挤成核桃壳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探春·风起红楼简介 >探春·风起红楼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