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三天后的航班,终点是他任教的北方城市。

    身后油纸伞啪地撑开。陈阿嬷立在雨里,伞面白玉兰沾着水珠:那年你阿公走时,我攥着他的烟斗在码头等到日头西沉。老人望向黛色山峦,有些答案,得追着去问。

    林知夏握紧钢笔。远处老槐树沙沙作响,抖落的雨珠像在催促——莫让这留白,成了永远的遗憾。

    第十章:归舟

    暴雨如注的清晨,青瓦上泻下的水帘将听竹轩裹成水墨孤舟。林知夏攥着那支藏有机票的钢笔,金属笔身已被掌心焐得温热。门前积水倒映着破碎的云影,涟漪中忽然晃过一个熟悉的身影——陆沉舟拖着行李箱踉跄走来,藏青衬衫紧贴脊背,怀里却用油纸仔细裹着厚厚的文稿。

    营业中。

    木牌翻转的脆响惊飞了檐下避雨的麻雀。林知夏赤脚踩进雨里,青石板上的积水溅起银花。陆沉舟单膝跪在雨巷中央,从怀中取出茶叶梗编的戒指——深褐的茶枝盘绕成藤蔓状,顶端嵌着颗晒干的桂花。

    答辩那天我改了致谢。他掀开油纸,论文扉页上墨迹犹新:献给我的丁香姑娘。雨水顺着他的下颌滴在纸页上,与那些字迹交融:烧掉的只是懦弱...现在换我来等,等到天晴。

    林知夏的指尖触到茶梗上的纹路——是武夷山那株老茶树的枝条。她将钢笔别进他胸前口袋,笔尖正对心口:你的诗,该由自己写完。

    陈阿嬷的红绸伞哗地在他们头顶绽开。并蒂莲纹样映着两人交叠的身影,老人故意把伞晃得左右倾斜:要甜言蜜语回屋说去!这暴雨天的...

    远处快门声轻响。周子谦的镜头里,陆沉舟正将茶戒套上林知夏的手指,雨帘在他们周身织成晶莹的纱帐。老槐树在风雨中舒展枝叶,抖落的水珠坠在青石板上,荡开圈圈涟漪,像极了故事终章的句点。

    第十一章:长巷

    梅雨季的薄雾漫过雨巷书茶坊的黛瓦,扩建后的雕花窗棂上凝着细密水珠。整面竹制书架的显眼处,陆沉舟的《诗与茶的隐喻》静静陈列,扉页那张塑封剪影里——两个撑伞的身影漫步雨巷,青石板上的倒影与现实重叠成永恒。

    铜炉里的松炭噼啪轻响。林知夏正将新制的茉莉香片压入茶饼,忽闻檐角风铃叮咚。抬眼望去,一对年轻情侣立在门槛处,女孩的白裙沾着巷口槐花,正指着书架惊呼:先生,这书里的故事...

    都是真的。陆沉舟从茶席间起身,镜片后的眼角泛起细纹。他接过妻子递来的茶盏,热气氤氲了镜片,不过要从一场把人浇透的暴雨说起。茶汤在杯中轻晃,倒映着窗外蜿蜒的雨巷。

    女孩翻开附录的茶方笔记:松烟茶配七年陈岩茶...原来茶里藏着这样的心事。她的男友忽然指向墙上的老照片——周子谦拍摄的那张伞下跌倒,如今镶在樟木相框里,玻璃下还压着半片风干的桂花。

    窗外雨声渐密,芭蕉叶在雨点的敲打下沙沙低吟。林知夏正往炉中添炭,忽觉手背一暖——陆沉舟从身后环来,右手轻覆在她的小腹,下颌抵着她的发顶轻蹭:今年的雨...他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比初见时温柔许多。温热的鼻息拂过耳际,她指尖微颤,红泥炉里的炭块滚落,在青砖上迸出几星暖橘色的火光。

    哟,

    光天化日撒什么茶香狗粮!陈阿嬷撞开竹帘,银簪上新缀的珍珠乱颤。她抖开绣着胖娃娃抱鲤鱼的肚兜:看看我给小乖孙准备的!金线在烛光下流转,映得陆沉舟伸手去接的指尖都染上暖色。林知夏低头浅笑,鬓边新簪的茉莉花沾着雨意,暗香浮动。

    巷口突然传来快门轻响。周子谦立在雨幕中,相机镜头凝着水珠,却稳稳定格住这一幕——陈阿嬷举着肚兜比划,陆沉舟倾身去接,林知夏垂眸浅笑的瞬间,茉莉花瓣正巧坠落在她微隆的腹部位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雨巷笺语》简介 >《雨巷笺语》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