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此乃佛法总持。
说到
十如四谛
时,窗外雪光映得他面容如琉璃,眉际白毫竟长舒尺许,照亮禅房角落。
最年少的弟子智凯哽咽问:大师此去,何日再来
智顗轻笑,指尖划过窗上冰花,竟留下
再来人
三字水痕:若见国中伽蓝遍立,止观法门流通,即是吾乘愿归来。
弟子法慎斗胆问果位:师常说‘圆教五品弟子’,今可实证几地
若独处山林,或可破见思惑,证六根清净位。
智顗望向梁间燕窝,雏鸟正啄食母燕口中虫豸,然领众三十年,心力耗散,只得五品观行位耳。
众人皆泣,却见他唇色红润如生前,忽高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声音渐轻,如融入雪雾。
子时已过,弟子探其顶门,温热如暖阳,身体柔软似新生婴儿,更衣时发现足底有隐约莲纹
——
此乃往生极乐之相。三日后荼毗,获舍利数百粒,大者如芡实,五色晶莹,弟子们将其分葬于华顶峰与国清寺基址,碑曰
智者大师塔。
次年,晋王杨广遣人送黄金三千两,按智顗生前所绘蓝图建造伽蓝。当工匠开挖地基时,赫然发现地下石函,内藏定光禅师当年所留
国清寺
碑,碑侧小字记载:智者入灭,隋王护法,三国归一,正法久住。
至此,弟子方悟二十年前石桥夜话,原是三世因果早已注定。
21.结语
智者大师自江陵战火中发愿,至天台山白雪里归寂,四十载弘法生涯,如巨钟震响于南北分裂之世:
建寺三十六所,从果愿寺的初剃到国清寺的雄立,每座伽蓝皆成止观法门的修证道场,檐角风铃常鸣
一心三观
之理;
度僧一万四千,弟子中灌顶结集《天台三大部》,智越坚守华顶传灯,更有异域僧人携经东渡,将
圆融三谛
带入百济、日本;
造像八十万尊,从金陵瓦官寺的泥檀越到天台山的石刻菩萨,每尊圣像皆具
众生皆可成佛
的悲愿,指尖所触尽是清凉;
写经一十五藏,金字《大品》、血书《法华》,墨香浸透战火与霜露,使末法众生得见
开权显实
的如来秘藏;
著述等身,《法华玄义》剖玄析妙,《摩诃止观》立行布圆融,《观音玄义》开示
无缘大慈,文字般若化作苦海舟航。
他曾在石桥上受定光授记,于华顶峰破魔显真,在金陵城折服万僧,最终倒驾慈航,以
五品位
的谦德,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圆寂后,灵异事迹频现,恰如他所说
佛法不灭——
当隋炀王建寺应谶,当日本僧空海遥拜天台,当千年后国清寺钟声再次响起,皆可见这位
东方释迦
的悲心,正化现为每一朵盛开的莲花,每一声清澈的梵呗,每一次向道的转身。
天台宗风,至此山为止观之宗;智者行愿,令末法有归航之期。正如他留给弟子的最后一笑,那不是圆寂,而是慈悲的永恒定格
——
只要众生仍在苦海中沉浮,智者大师的身影,就永远会在月光下的石桥上,手持莲花,等待引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