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浑身战栗,当即捐出俸禄,为放生池筑石堰,刻

    永断杀业

    四字于闸口。

    18.隋王皈心:戒香远播

    开皇十一年冬,扬州城琼花初绽,晋王杨广的仪仗队踏雪而入天台山。智顗在栖贤寺山门前迎接,见晋王衣饰华贵而神情恭谨,腰间玉佩刻着

    忍辱

    二字

    ——

    正是三年前他托人所赠。禅房内,铜炉中焚着旃檀,青烟在冰花窗上勾勒出菩萨乘象图。

    弟子久闻大师‘教观双美’,今愿受菩萨戒,求师垂悯。

    杨广屈膝跪地,头顶的七宝冠坠在红毯上,发出细碎声响。智顗轻抚其背,忽觉他后颈有龙鳞状胎记,与当年定中所见

    隋王承天命

    之相吻合,遂道:欲受戒者,先发四愿。

    言罢,窗外忽有白鹤衔松枝落于案头,松针上凝着未化的雪晶。

    第一愿

    勿以禅法虚名相欺

    出口时,晋王腰间玉佩突然迸裂,碎片竟在地面拼出

    实相

    二字;第二愿

    自己朴直,请勿苛责,智顗指腹轻点对方眉间,杨广但觉心头杂念如浮云散,眼前浮现自己昔日督军时怒斩降卒的场景,不禁冷汗涔涔;第三愿

    愿弘法利生,殿中十二盏琉璃灯同时爆发出七彩光焰,灯影里竟有飞天持莲绕梁;第四愿

    若思归隐,望放还山林,智顗取出慧思禅师所赠袈裟,袈裟上未绣完的《法华》七喻突然自动续成,晋王见状,立即解下随身玉扳指,置于禅师手中:弟子当为法门外护,此戒如扳指,紧护本心。

    授戒毕,智顗为其取法名

    总持,意为

    摄持正法。是夜,扬州百姓见天台山方向有紫金色云气盘旋三日,知有

    人天授记

    之事。

    19.临终遗教:薪火相传

    开皇十七年秋,智顗在石梁桥边晒经,忽觉经页上的金字渐渐模糊,手指抚过《法华经》卷尾,竟留下淡淡水渍

    ——

    知往生时至。他召集弟子于茅棚,案头摆着未完成的寺院规划图,墨线所勾处,正是当年定光禅师所示的

    国清寺

    格局。

    商客寄金,不贪余利;医者留药,为救沉疴。

    他声音如松涛远逝,却清晰传入每个弟子耳中,我一生讲经三十载,所留止观法门,便是给末法众生的‘救心药’。

    说罢,闭目含笑,忽又睁眼:去取笔墨,吾口授《观心论》。

    当讲到

    观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

    时,檐角铜铃自鸣,窗外飘落非红非白的花瓣,弟子灌顶捡起身畔经卷,发现字里行间泛着细小舍利。

    弟子智越哭拜:荒山无粮无木,如何成寺

    智顗以拄杖轻点规划图上的

    大雄宝殿

    位置,石墙突然映出幻象:无数工匠抬着巨木进山,为首者正是晋王杨广,腰间玉扳指光芒闪烁。此乃王家所办,非汝等能知。

    他望向窗外暮色中的华顶峰,二十年前降魔处,未来当有九层浮屠,映照着‘寺若成,国即清’的谶语。

    20.安详示寂:莲归净土

    十一月二十四日,天台山普降细雪,智顗命弟子撤去暖炉,只留一盏豆灯。他换上海青,右胁而卧,枕边放着母亲遗留的佛珠与父亲手抄《孝经》,忽谓众人:昔在长沙发愿时,梦见金身三摩其顶,今当赴灵山一会。

    弟子灌顶捧来香汤,他漱口后,忽然周身散发檀香,比平日更胜三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智者大师别传简介 >智者大师别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