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们家族的一份珍贵遗产。父亲坟头的青砖,就是用当年卖茧的钱砌成的,而父亲的坟墓,就埋在那棵最大的龙爪桑树下。

    此时,祠堂改建的村小教室里,传来了一阵稚嫩的读书声。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春天里的黄鹂鸟在歌唱。林素梅正踮起脚尖,努力去够梁上悬挂着的蚕神像。她的动作有些吃力,白色的棉布衬衫被微微掀起,露出了一截白皙的腰肢。

    小心!云生见状,连忙快步上前,扶住了那架有些晃动的木梯。他的指尖不小心蹭到了林素梅棉布衬衫下的脊骨,一股异样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教室里,形成了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其中一道阳光恰好落在了一张英语单词卡上,投下了modernization这个单词的阴影。

    市里要评选文明示范村啦!素梅兴奋地拍打着教案上的灰尘,仿佛那是一块珍贵的宝石。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和紧张,支书说,这些‘封建残余’都得清理掉呢。

    她突然紧紧抓住云生的手腕,目光急切地看着他,你快去劝劝青禾吧,现在把桑林卖给丝厂,还能换一个正式工的名额呢!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啊!

    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与柴油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青禾静静地站在桑林边,望着那片郁郁葱葱的桑树。夕阳的余晖洒在树叶上,泛出一层淡淡的金光。

    她的目光落在推土机上,那巨大的机器在暮色中宛如一头蹲伏的巨兽,静静地等待着命令。父亲亲手栽种的桑树,今年长得格外茂盛,叶片肥厚得几乎能照见人影。

    青禾缓缓走到一棵桑树前,伸出手指轻轻触摸着树干上的刻痕。那是她六岁时量的身高,旁边还歪歪扭扭地刻着蚕王在此四个字。这些刻痕,见证了她的成长,也承载着她与这片桑林的深厚情感。

    青禾姐!云生的呼喊声突然传来,他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一个糊满泥巴的铁盒,我在老缫车底下找到的!

    青禾接过铁盒,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躺着半本浸水的《天工开物》,书页已经被泡得发软,字迹也有些模糊不清。然而,在书的旁边,还有一枚裹着蚕茧的银顶针,在微弱的光线下,闪耀着淡淡的银光。

    梅雨季节的第一声惊雷炸响时,青禾把顶针套上残缺的无名指。铜锅里翻滚的茧子突然变得温顺,她右手残缺的指节竟在蒸汽中寻回某种韵律。云生举着相机的手僵在半空,取景框里,女人佝偻的脊背与墙上祖辈的缫丝图渐渐重叠。

    第三章

    丝渡

    端午节这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丝厂的女工们身着统一发放的的确良工装,在渡口处聚集。她们手中捧着用彩线包裹的粽子,笑容满面地将其抛洒入河中。

    青禾静静地蹲在乌篷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云生身上。只见云生正忙碌地将他改良过的脚踏分丝机挂在蚕神画像旁。这台机器是云生的心血之作,他希望通过它能提高丝厂的生产效率。

    船舱里整齐地堆放着二十八个竹匾,每个竹匾上都标有不同日期的温湿度记录。这些记录对于丝厂的生产至关重要,它们能帮助工人们更好地掌握蚕茧的生长环境。

    苏师傅!突然,对岸传来一声呼喊。青禾转头望去,只见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专家正踩着青石板朝他们走来。这位专家身着笔挺的西装,裤线如同刀刃一般笔直。

    我们想收购您家的十二孔竹匾作研究。专家走到青禾面前,推了推眼镜,说道,当然,我们需要您配合我们进行工业化复刻。

    就在这时,素梅抱着一本英语词典从渡口经过。她不经意间瞥见青禾正将竹匾浸入河水中,那十二个孔洞在粼粼波光的映照下,宛如十二轮满月,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这匾只能用雷竹做,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银茧残章》简介 >《银茧残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