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踢了踢脚上的破草鞋,石板路上留下几个湿漉漉的脚印。远处传来更夫天干物燥的喊声,而我的肚子还在回味刚才炝锅时的香气——看来,这长安城的富贵路,还真得靠怀里的几条活鱼,和手里那个让鲤鱼都哭晕的破鱼笼,一步步趟出来呢。
第五章:全村开挖鱼塘,李大娘儿子把鱼粪当金坷垃
回村那天,我踩着村口的老磨盘宣布青牛村渔业振兴计划,度娘贴心地在半空投出3D施工图——虽说村民们看投影时,总以为是菩萨显灵,李大娘甚至对着空气拜了三拜:敢情这鱼笼是观音菩萨托梦给咱娃的
都看好了!我用树枝戳着沙地上的鱼塘草图,王老汉的旱烟杆跟着比划:这方方正正的是啥给鱼盖的四合院度娘在脑内翻了个白眼:宿主是否需要解释‘长方形’的概念建议从‘你家灶台为啥是方的’开始科普。我清了清嗓子:这是鱼塘,得挖三尺深,底下铺石灰消毒——话没说完,张老三举手打断:石灰是不是灶房里撒的那种白面子俺娘说吃了能治拉肚子!
村民们盯着图纸上的进水渠排水口直犯傻,王老汉突然一拍大腿:懂了!这水循环系统,就是让鱼从东边游到西边,再从西边游回来,跟俺赶牛车进城绕圈子似的!哄笑声中,李大娘的儿子狗剩蹲在地上画圈:那鱼在里头是不是得学‘左三圈右三圈’不然会晕塘子
开工第一天,晒谷场成了临时指挥部。我抱着从城里买的石灰袋刚露头,狗剩就凑过来抽了抽鼻子:这味儿比俺娘腌的酸黄瓜还冲!没等我阻止,他突然抓了把石灰往嘴里塞,吓得我当场蹦起来:住手!这不是盐!狗剩吐着舌头原地蹦跶:呸呸呸!比灶灰还苦!李大娘举着笸箩冲过来:你个混小子!敢偷菩萨的‘白仙粉’
挖塘时更是笑料百出。张老三的锄头啃到石头,火星子蹦得比李大娘的嗓门还高:龙脉!挖到龙脉了!说着就要下跪磕头,直到王老汉用烟杆敲他后脑勺:狗屁龙脉,是你去年埋的破陶罐!那边厢,狗剩抱着半筐晒干的鱼粪往灶台跑,被我拦下时还理直气壮:你说要给鱼‘施肥’!这粪晒干了跟黄土一个色,怪俺娘没说清楚!
最绝的是李二哥,把竹筒过滤器当成了鱼用酒壶。他蹲在水渠边往竹筒里倒米酒:鱼儿们辛苦了,先喝口小酒解解乏!我哭笑不得地抢过竹筒:这是过滤泥沙的!不是让你开鱼界酒馆!度娘适时补刀:建议宿主开设‘青牛村夜校’,课程包括《论鱼的酒量与养殖密度的关系》。
晌午歇工,村民们围坐在树荫下啃炊饼。王老汉盯着我手里的竹筒比划:你说这玩意儿能让水变清咋看都像你编鱼笼时剩的下脚料。我舀了瓢混水倒进竹筒,泥沙留在竹炭层,清水滴滴答答落进陶碗——狗剩凑过去舔了舔,突然大喊:神了!比俺们喝的井水还甜!李大娘当场拍板:以后俺家的水缸也这么整,省得天天去河边挑水!
下午挖坑,赵老太太非要在鱼塘角落埋个陶罐:给鱼祖宗们存点过冬的口粮。我刚要劝阻,度娘突然弹窗:检测到古代玄学力量,建议保留——毕竟迷信也是生产力。结果陶罐刚埋好,小娃娃们就蹲在旁边念叨:鱼鱼快长大,过年穿红褂!倒像是在给鱼塘开祈福大会。
夕阳把挖了一半的鱼塘染成金色,狗剩举着锄头唱跑调的山歌:挖个塘子四方方,鱼粪当肥喷喷香——话没说完就被李大娘拍脑袋:还提鱼粪!再乱往锅里塞,看娘不打断你的腿!王老汉蹲在坑边研究土层,突然抬头:你说这鱼在塘子里,会不会比河里的傻毕竟圈在里头没法乱跑。
我看着他认真的表情,突然想起度娘说过的鱼类智商检测:放心,傻鱼都进了您的网兜,聪明的才会住我的鱼笼。老人被呛得咳嗽,旱烟袋差点掉进泥坑:你这小子,编笼子的嘴,比长安城的说书人还能侃!
收工前,我往刚挖好的水渠里放了几条小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