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夫人
的亲妹妹,他们归宁都很信得过。
几人没有着急回弘文伯府,而是拐进了一条街外的窄胡同。
这里是母亲居住的倚梅园。
归宁的马车刚要往巷子里拐时,恰胡同里的另一辆马车要出来,两辆车在胡同口差点儿撞在一处。
毫无防备的归宁重重地撞在马车壁上,不由得痛呼了一声。
一同坐在马车里的周嬷嬷将归宁扶正,挑起车帘一角,正要骂人之际,对面马车里的人先开了口:“抱歉,惊扰了娘子。
”周嬷嬷循着挑开的车帘缝隙看去,只瞄到半张掩在马车里的年轻面庞和素色锦衣的一角,因着天色有些暗,看不太真切,闻听声音,猜测是极有教养的男子。
人家既然道了歉,周嬷嬷也礼貌道:“也是我们心急了。
”对着赶车的小厮道:“秦三,往后退一些把路让开,让公子他们先出来。
”秦管事家的小儿子行三,熟悉的人都亲切的喊他秦三。
胡同太窄,容不得两辆马车并排而过,只能是他们先让开,让对方出来,才能拐进去。
对方拐出来后,没有着急走,而是客气道谢:“多谢娘子和嬷嬷。
”许是有所顾忌,他这次没有挑开车帘。
归宁作为内宅妇人不好与陌生男子搭腔,周嬷嬷笑笑道:“公子忒客气了。
”秦三朝着对方拱拱手,将马车赶入了胡同,在最后一户停下,然后去敲门:“柳妈妈快开门,是姑娘回来了。
”门很快应声而开,周嬷嬷扶着带着帷帽的归宁下车,进了院子。
柳妈妈边将归宁往屋里引,边道:“娘子去京郊温泉山庄小住了,走前留了话,若是姑娘想去,随时给她递个信儿,她派人来接您。
”母亲是一个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人,即便生活再不如意,她也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譬如夏日到西山避暑,冬天去温泉山庄小住。
大抵是在祖父的葬礼上,经历过被人逼得无路可退的境地,长了教训,身旁除了一行家丁和婆子,还养了两条大狼犬。
这两条狼犬看着凶狠异常,母亲从一西北商人处购得,亲手养大,就拴在自己的院中。
每次回苏州祭祖,还要带着一只与自己同行。
从此外祖母再不用担心母亲会在老家吃亏。
母亲余生心愿,就是找到弟弟,撑起宋家门楣。
当年母亲带着年幼的归宁来到京师投奔外祖母,一起在弘文伯府住下。
归宁以为自己和母亲会一直留在外祖母家,可母亲只住了三个月,便在距离弘文伯府一条街的地方,重新找了一个二进院的宅子搬了出去。
京师地贵,可宋家最不缺的是钱,母亲搬出去的那日,外祖母哭得稀里哗啦。
似乎谁都不希望母亲搬走,可谁都没有开这个口。
归宁当初很不明白,明明在外祖母家住得很好,母亲为什么一定要搬走呢?只是后来随着年龄渐长,她明白了:母亲要为父亲守节,也为了守住宋家的家业。
母亲留在娘家,便是归家的姑娘,依旧会有人上门提亲。
母亲搬出去,以宋家孀妻的身份寡居,更方便打理宋家产业。
她要为父亲守住宋家,她的儿子只是丢了,不是死了,有朝一日若能找回,还能重振宋家。
本朝规定:公侯伯及内外文武四品以上官员,不得开设店肆,不许与民争利。
当初父亲科举入仕之后,虽然官职不高,可祖父为了父亲的官声,还是主动放弃了很多生意,将不少铺子转给好友经营,自己只留下店铺的房契,收些租金;手上多余的闲钱用来在苏州置地。
父亲和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