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 19 章
    炕洞藏书

    一、煤油灯下的秘密1961年冬夜,林秀趴在炕桌上,就着煤油灯昏黄的光研究《土壤学》笔记。

    窑洞外北风呼啸,窗纸被吹得哗啦作响,时不时露出几条缝隙,冷风便像刀子般钻进来。

    她裹紧了身上那件补丁摞补丁的棉袄,手指在书页间快速翻动,寻找关于土豆种植的关键段落。

    "妈,这个字念什么?"小川突然凑过来,指着书上一行小字问道。

    孩子已经六岁了,认得的字比同龄人多得多,这都得益于他拿周建军的来信当字帖练习。

    林秀低头一看,是"杂交育种"四个字。

    她刚想解释,突然听见院门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金属碰撞声——是□□的皮带扣!她一把合上书本,心脏几乎要跳出喉咙。

    "快!"她推着小川往炕洞方向去,"把书藏起来!"小川的反应比她想象的更快。

    孩子接过书本,三两下就爬到了炕洞旁。

    这个炕洞是北方农村常见的结构,用来冬天烧火取暖,此刻里面还残留着些许余温。

    小川熟练地挪开一块活动的砖头,将书本塞进了深处的夹层里。

    二、□□的搜查门被粗暴地踹开时,林秀正假装在缝补衣服。

    五个戴着红袖章的年轻人闯进来,为首的是公社李主任的儿子李小兵,才十六岁,脸上还带着青春痘,眼神却凶狠得像条饿狼。

    "有人举报你看反动书籍!"李小兵一脚踢翻了炕桌上的针线筐,线轴滚了一地。

    林秀强作镇定:"同志,我家只有《毛主席语录》。

    "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那是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们开始翻箱倒柜。

    一个女□□甚至掀开了小雨的被子,吓得才两岁多的孩子哇哇大哭。

    小川站在角落里,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睛却不时瞟向炕洞方向。

    "这是什么?"李小兵突然从炕柜底层抽出一叠纸。

    林秀的心沉了下去——那是她记录的土豆种植数据,上面有不少专业术语。

    三、农业八字宪法就在危急时刻,林秀突然高声背诵起来:"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是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她的声音在窑洞里回荡,"我是在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李小兵愣住了。

    这个十六岁的少年虽然狂热,但对毛主席的指示却不敢有半点质疑。

    他狐疑地翻看着那些笔记,上面确实写着"改良土壤""增加产量"之类的字眼。

    "那这些洋文怎么解释?"他指着几个英文缩写质问道。

    林秀急中生智:"这是苏联专家的先进经验,是赫鲁晓夫同志亲自指导的农业技术!"她故意提起苏联,因为中苏关系此时尚未完全破裂,苏联专家在农业领域仍有一定权威。

    这个解释暂时唬住了□□。

    李小兵不甘心地又扫视了一圈窑洞,最后目光落在了炕洞上:"那里检查过了吗?"

    四、炕洞里的牺牲小川突然冲上前,一把拉开炕洞的铁门:"我帮你们看!"还没等大人们反应过来,孩子已经把手伸进了尚有余温的炕洞。

    林秀听见"嗤"的一声轻响,接着闻到一股焦糊味——小川故意把手按在了滚烫的砖面上!"啊!"孩子痛呼一声,抽出手时,掌心已经烫出了水泡。

    这个苦肉计成功转移了□□的注意力。

    "晦气!"李小兵嫌弃地看了一眼,"走吧,去下一家!"等□□的脚步声彻底消失,林秀才瘫坐在地上。

    小川却已经趴到炕洞口,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掏出了书本。

    《土壤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零之养崽手札简介 >六零之养崽手札目录 > 第 19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