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
”林家的太太也慢慢地踱了过来。
蔚青突然一阵反胃,母亲走了过来,笑容恰到好处:“蔚青最近在学一些洋玩意,爱钻这些,她父亲说她不如男孩子省心。
蔚青年纪也不小了,我们也正商量着该为她寻一门合适的人家了,我看就刚刚同我说话那位林公子就还蛮合适。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像是听见一个风雅的玩笑。
但那一瞬间,蔚青的心“咯噔”一下。
她原本还撑着微笑的嘴角,顿时像被什么拽住了似的微微抽搐。
心里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扎了一下,疼得她几乎要脱口而出“不要”两个字。
不要,不要,不要!有什么声音在她脑海里尖叫着,试图冲破这灯火辉煌的笼子。
她忽然觉得喉咙发紧,那银白色旗袍的盘扣全都变成了锁链,紧紧勒着她的身体每一寸,整个人都被命运裹进了一张不容抗拒的丝绸网里,越挣扎,勒得越紧。
她想开口,却又强迫自己闭上。
场面不允许她喊出来,她僵住了一瞬,脸上又换回了得体的笑容。
有人附和:“哎呀陈先生那样读书人,生出女儿都像才子呢。
”有人又低声道:“最近听说你家与礼顺洋行又签了新约?可真有本事。
”蔚青站在一旁,听着那些名字、生意、关系链从她耳边流过去,像一张巨大的网慢慢织起,她知道,她只能说得恰当、得体、温和的话,最好还能顺便显得聪明而不冒犯——她还是选择闭嘴吧。
母亲朝她一瞥,似乎是对她的沉默颇为不满,蔚青才猛然回过神来,赶忙接话:“礼顺洋行其实是想打通内地的香料线。
我们原本不打算应的,是我母亲看准了他们这两年在中南的采购动向,提前囤了几批马六甲肉豆蔻,又调整了运输路线。
““哟,陈太太果然眼光独到。
”林太太又转向母亲,“你家老先生现在可好?最近很少在外头见他了。
”母亲神色不动,只淡淡答:“他忙着读书呢,天天在楼上同莎士比亚讲道理。
”这句话说完,众人都笑了。
姨妈捧着酒杯转了一圈:“哎?听说沈家的那位沈公子今日也应邀了?“母亲一怔,几乎无法察觉地皱了皱眉,林太太接过话头:“是啊,从德国回来的,念的洋人那一套,也不知靠不靠谱。
“哎哟,他若是来了,今晚咱们这些姑娘怕是都没心思吃点心了。
”“不过我刚才问了,说沈夫人回信说他身体不太爽利,这几日闭门休息。
”“是吗?可惜了。
”“可惜什么啊……”说话那人把声音压的极低,“沈家都不指望他了……据说准备扶他弟弟……”蔚青从人群中悄悄退到墙边,端着杯子,仿佛自己就是一张桌布上多余的折角。
她的目光越过厅中人群,看向窗外黑得发蓝的天。
风从南边吹来,带着水气,也带着一种说不清的躁动。
笑声还在桌边萦绕着。
蔚青顺着笑意点着头,脸上的弧度仿佛还没散去,脚步已经悄悄后退了半寸。
她走向洗手间方向,拐进走廊深处那段没人注意的暗角,把扯得她头皮疼的,梳的一丝不苟的头发放下。
再走出来时,她像是换了一个人,像在夜色中呼吸到了久违的空气。
她小心翼翼地走出陈宅后门,沿着夜色中的小巷一路向东,街灯昏黄,蝉声交错,远处隐隐是江边码头的汽笛声。
她穿过两条巷子,一道石阶,一排围墙,拐进那座熟悉的女中后门。
那儿早被人撬开过锁——她记得,是上次婉芝说“每座牢笼都该有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