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
大概是同样被排斥的同病相怜,经常带着刘平玩。
“叔,那是年年吧,咋还包着头。
她咋混知青里头去了。
嘶~年年不会也想找个知青当对象吧,叔你可得劝着点,看着这一个个的精神得很,那都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要来干啥。
这小白脸的最不能信,万一有了回城的机会,抛……啊——我错了我不说了。
”陈保国朝他后脑勺来了一巴掌:“混说的什么东西,你哪只眼睛看到她找知青了,满嘴胡吣小心给你牙打掉。
”刘朝阳没敢再哔哔,这会儿,他看着跟知青相谈甚欢的姜知年,犹豫几次没敢上前。
说不定年年就是想扭转自己的风评呢,这会坏了她的事怕不是真的会被打。
见姜知年朝他投来“威慑”的眼神,刘朝阳摸了摸激起的鸡皮疙瘩,默默离她更远了。
“大家准备一下,我们现在就要往队里走了,不是太远,走得慢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咱们这车上行李没装满,还能坐一两个人,要是有人坚持不住就上去坐一会啊。
别逞能啊,上一批就有人发着烧还硬要……”他仿佛意识到什么,转而朝着车把式大声喊了句,“有财爷爷,该走了。
出发!”姜知年回头一看,果然陈三叔正大步流星赶来……车把式坐在车头,吁动前面的一匹骡子,而后面的居然也随着前车移动的脚步动了,引来杨君梅的惊呼:“好聪明啊。
”她喃喃道。
随即兴奋起来,人杰地灵就是如此了吧。
姜知年不理解她在兴奋个什么劲,总不能是看到这四周沃野觉醒了什么吧。
大概气场也有感染力,连一直沉默寡言的张兰也奇怪看她一眼。
走在陌生又熟悉的山路上,姜知年忍不住叹气。
前世她念小学,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折返在家和学校。
小的时候精力充沛,玩玩闹闹不知时光飞逝,大了以后再回乡,只觉得那路实在又长又远。
姜知年并不喜欢农村的生活。
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带给农村的,除了大片抛荒的耕地,还有失去生机的寂寥。
一代一代地托举,只为让子孙后代逃离土地的束缚,衰老的、弱小的、无力的,通通被视为废料丢弃在土里。
这样贫瘠的土地,孕育出的当然不会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花源。
她曾迫切想要逃离,如今又回到这里。
她又看了一眼杨君梅,不知在说什么,她眉飞色舞,用手臂比划满溢的情绪。
前方的知青三两成群,刘朝阳已经和他们打成一片。
他们脚步轻快,笑声朗朗,脚下尘土飞扬,他们留下深刻的脚印,好像也踏平那条通往理想的路。
姜知年低头笑了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谁说不是呢。
回乡之路弯弯绕绕,终于,在拐过一个弯时,大片大片的农田和平房完整出现在眼前。
远处是连绵无尽的山,农田直到半山腰方才停止蔓延,一条小溪从山中出发,穿过农田,蜿蜒而来。
刘朝阳的介绍中,柳树大队下有四个村,大柳村是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也是他们看到的这个村落,大队部和知青点都距离大柳村更近。
另外还有小柳村、平沟村和小湾村,小柳村在大柳村旁边,小湾村位置离山更近,需要走山路才到,平沟村在河下游平原,大柳村则在两个村中间,与小柳村隔岸相望。
大柳村有四十多户、四百多人口,分出四个生产小队,另三个村人口都不足20户,各有一个小队长带领生产。
如今麦子已经收完,但农民的任务依旧繁重,知青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