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水投石之术,即便船体晃动,也能将百斤重的石块投出两百步外。

    传令下去,今晚子时,所有浮桥铺设完毕。他指向水面上若隐若现的木船,表面用青藤覆盖,船底暗置火油罐,每十船用铁链相连,铁链尽头系在两岸的槐木桩上。他忽然转头,盯着李虎布满血丝的眼睛,赫连雄的飞骑营,可已绕道泗水

    五千飞骑,每人带三壶火油,五日前便出发了。李虎咽了口唾沫,将军,您真要让他们深入北魏腹地六百里,直扑中山那里是拓跋焘的粮草中枢,戒备森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陈朔摸了摸腰间的金鹰徽记,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十年前的彭城大捷,拓跋焘此次倾国南侵,带了三十万大军,后勤全靠中山、邺城两地支撑。赫连雄若能烧掉中山粮仓,敌军必不战自乱。

    他忽然望向城南的钟离港,百艘渔船正在雨中穿梭,渔民们顶着斗笠,将成捆的芦苇搬上船——那是为火攻准备的引火物。自王玄谟兵败后,陈朔临危受命,率十万大军屯驻钟离,表面上看是背水一战,实则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七月二十,暴雨稍歇。拓跋焘亲至淮水北岸,望着南岸的浮桥冷笑:陈玄霆啊陈玄霆,你当某家不知这是诱敌之计当年在彭城,你靠沼泽坑我,如今又想借淮水玩火他转身对身旁的鲜卑贵族,传令下去,明日卯时,十万骑兵强渡淮河,先破浮桥,再踏平钟离!

    然而他不知道,陈朔早已在浮桥木板下钉满倒刺,每块木板间留有寸许缝隙,火油顺着缝隙渗入水中,在水面形成薄油层。更不知上游的拍车船已悄然顺流而下,铁链在水下绷直,只等一声令下。

    次日卯时,北魏骑兵开始渡河。前排战马踏入浮桥,铁蹄刚触木板,便被倒刺扎得惊嘶,骑士纷纷落马。拓跋焘正要喝止,忽见南岸火光冲天,数十艘火船顺流而下,船头裹着的芦苇遇火即燃,如一条条火龙扑向浮桥。

    不好!火油!鲜卑骑士的惊叫被浪涛声吞没。火船撞上浮桥,铁链崩断,燃烧的浮桥顺流漂向魏军船队,淮水面上的薄油层遇火即燃,顿时噼啪声大作,黑烟蔽日。

    开炮!陈朔在城楼挥动红旗。二十艘拍车船同时发力,投石机甩出的巨石砸向敌阵,每块石头都裹着燃烧的麻絮,落在北魏营帐中,顿时引发连环大火。拓跋焘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中军大帐被巨石砸穿,粮草车接连爆炸,气得猛砸马鞍:陈玄霆,你竟敢用如此阴毒之计!

    就在此时,北方天际腾起黑烟——赫连雄的飞骑营得手了。中山粮仓的火光,即便在百里外的钟离也能看见。拓跋焘浑身发冷,忽然想起临行前太卜令的警告:大军南征,恐有粮草之厄。如今果然应验。

    陛下,后方急报!中山粮仓被焚,邺城粮道也遭袭击!亲卫浑身是血地冲来。拓跋焘咬牙切齿,望着南岸如铁壁般的钟离城,知道再耗下去必成瓮中之鳖,只得下令退兵。

    陈朔站在城楼,看着北魏大军如退潮般北撤,忽然对李虎道:传令下去,全军追击,但只限于淮水南岸——拓跋焘虽败,仍有二十万大军,不可孤军深入。他转身望向西方,那里是洛阳的方向,真正的胜负,不在战场,而在人心。

    钟离之战后,北魏元气大伤,十年内再无南侵之力。陈朔班师回朝时,建康百姓夹道相迎,文帝刘义隆亲自到朱雀门设宴,席间竟欲行拜将礼——这在南朝历史上,是寒门将领从未有过的殊荣。

    然而陈朔清楚,刘义隆的猜忌从未消失。元嘉三十年,文帝被太子刘劭弑杀,南朝陷入内乱。陈朔在洛阳接到密报时,正与赫连雄商讨胡汉通婚的细则。他望着窗外的胡汉百姓共舞踏歌,忽然对王猛道:天下大乱,唯有止戈方能安民。

    永光元年正月,陈朔在洛阳太极殿受禅称帝,改国号大夏,定都洛阳。登基大典上,鲜卑贵族身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寒士补天:南北熔魂录简介 >寒士补天:南北熔魂录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