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今天《青年文学》刊登了你的《左岸咖啡馆》,样刊已寄到你公寓。附带一张他拿着杂志的照片,修长的手指正好点在晴空这个笔名下方。阳光从他的指缝间漏出来,像是给这个名字镀了层金边。

    许晴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已经是她在法国发表的第三篇作品,每一篇陈墨都会第一时间买来收藏,有时还会在页边写满批注再寄给她。她正要回复,屏幕上突然跳出另一个名字——周亦辰。这是她来巴黎后,他第一次联系她。

    指尖悬在屏幕上方几秒钟,许晴最终还是点开了消息:晴晴,林雨薇的事我都知道了。她接近我是为了拿到我爸公司的投标文件。我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窗外,一片金黄的梧桐叶旋转着落在窗台上,叶柄敲击石面的声音清脆得像一声叹息。许晴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周亦辰时,他站在她宿舍楼下,头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眼睛里布满血丝的样子。

    你从来不是傻瓜,她慢慢打字,冰冷的指尖让屏幕反应有些迟钝,只是太容易相信别人。

    发完这条消息,许晴关掉手机,推开教室沉重的木门。今天教授要讲解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她特意提前半小时来占座位。可当她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个单词时,发现自己写的是青梅——她获奖的那篇的标题。

    下课已是黄昏。许晴打开手机,锁屏上显示着十几条未读消息和三个未接来电,全部来自周亦辰。最后一条写着:我能来巴黎见你吗有些话必须当面说。

    暮色中的塞纳河被夕阳染成金色,游船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一串浮在水面的珍珠。许晴靠在石桥栏杆上,河风掀起她围巾的一角。她想起离开中国前,陈墨在机场说的话:有些决定不需要急着做,巴黎会给你答案。

    深吸一口气,她回复周亦辰:我需要时间。

    发完这条消息,她拨通了陈墨的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音嘈杂,隐约能听到主持人的声音:下面公布最佳短篇奖...

    许晴陈墨的声音透着惊喜,随即压低,你那边应该是晚上十一点了吧

    嗯,刚下课。许晴望着河面上摇曳的灯光,你在颁奖现场

    文学奖颁奖礼,很无聊的那种。纸张翻动的声音传来,陈墨似乎走到了安静处,不过你的《左岸咖啡馆》被提名了最佳短篇,虽然你没到场...

    许晴听到电话那头突然响起掌声,接着是陈墨带着笑意的声音:我得替你上台了。

    电话没有挂断,许晴听到远处传来陈墨清晰的致辞:感谢评委对《左岸咖啡馆》的肯定。作者许晴目前正在巴黎索邦大学交流,她让我转达...

    许晴握紧手机,胸口涌起一阵暖流。陈墨连她的获奖感言都准备好了。

    奖杯在我桌上,重新接起电话的陈墨声音轻快,等你回来拿。

    挂断电话,许晴发现自己的心跳得有些快。她打开邮箱,看到陈墨五分钟前发来的照片——他站在领奖台上,举着水晶奖杯,西装口袋里插着一支向日葵。照片角落的日期显示,这是北京时间凌晨三点。

    回公寓的路上,许晴在拉丁区小巷的花店买了一小束薰衣草。推开门时,一个包裹静静躺在门厅的地板上,寄件人处写着周亦辰三个字。

    包裹里是一本皮质相册,但不是她送他的那本。翻开第一页,许晴就愣住了——五岁的她站在幼儿园滑梯顶端,笑得见牙不见眼。照片边缘有一行小字:1998.6.1,你第一次从滑梯上摔下来,哭了十分钟,然后又爬了上去。

    往后翻,全是这样的瞬间:十二岁生日派对上,她被奶油糊了一脸却还在大笑;高中运动会上,她跑完800米瘫倒在跑道边;毕业旅行时,她在海边提着被浪打湿的裙摆...每一张都有周亦辰熟悉的字迹记录着当时的场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她不会在原地等你了简介 >她不会在原地等你了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