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们在B市度过了一周。沈行舟带我参观了他的大学,我们在图书馆自习,在食堂吃饭,在校园的湖边散步,就像普通的大学情侣一样。最后一天,我们特意去了B市的金融中心,在一栋高楼前拍了合影。

    回去后,我把照片发在朋友圈,配文顶峰小聚,未来可期。

    赵晴在照片下点了个赞,但没有评论。

    ---

    大二开始,我和沈行舟都更加忙碌了。

    快来恭喜我,拿到一等奖学金!沈行舟在视频通话中举起获奖证书。

    你也要恭喜我,我笑着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集,被教授推荐去参加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了。

    第3章

    转折发生在大二下学期的一次偶然对话。我跟沈行舟报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老师告诉我们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去广告公司或者互联网企业。

    老师说得没错,设计系进金融圈确实少见。沈行舟难得这么直接。

    那我们的约定怎么办

    视频那头沉默了几秒。林溪,陆家嘴那些大厦里不只有传统金融岗位。现在很多投行都重视用户体验,但你要懂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需求。

    就这样,我开始了金融知识的自学之旅。沈行舟网购基础教材,快递给我;我则在网上找到各种公开课和慕课,系统性地学习金融基础知识。

    最初的学习过程无比痛苦。专业术语像天书,数学公式让我头痛。我记得有一天凌晨两点,为了搞懂贴现现金流模型,我几乎要把书扔出窗外。

    沈行舟,我真的做不到。这些概念对我来说太抽象了。

    试试用你的方式理解它。他提议,你不是最擅长可视化思维吗

    这句话点醒了我。第二天,我拿出彩笔和大张白纸,开始把抽象的金融概念转化为图形和流程图。杠杆效应变成了跷跷板,资产配置变成了彩色饼图,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我画成了积木结构。

    慢慢地,我发现金融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发现自己的设计背景竟然能为理解这些概念提供独特视角。

    看,我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做成了信息图表。我得意地向沈行舟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太棒了!这种表达方式比教科书清晰多了。他惊讶地说,你知道吗金融机构其实特别需要能把复杂概念简化的人才。

    ---

    大三上学期,机会来了。设计系的江教授在课后找到我。

    林溪,系里有个跨学科创新实验班,和商学院合作,你有兴趣吗

    什么项目我问。

    为创业团队提供商业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持续一学期。江教授说,你最近不是对商业分析很感兴趣吗

    项目很快开始,我被分到一个研发金融APP的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大多是商学院和计算机系的学生,只有我一个设计系的异类。

    你能负责UI设计,其他的我们来做。组长小马看着我说,语气里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除了UI,我想参与用户调研和商业模式分析。我直接说。

    小马愣了一下,你懂这些

    试试就知道了。

    那个学期的项目经历让我成长了不少。我熬夜研究竞品分析,做用户访谈,设计调查问卷。团队讨论商业模式时,我不再只关注界面好看与否,而是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提升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

    这个功能设计得很漂亮,但会增加获客成本,影响盈利模型。项目中期汇报时,我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教授和组员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你这些在哪学的小马问我。

    我笑而不答。

    ---

    沈行舟的道路看似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简介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