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顺畅,但同样充满挑战。大三上学期,他通过层层筛选,获得了一家知名券商的实习机会。
每天早上七点到岗,晚上经常十一点才能走。他的语气中有疲惫,也有兴奋,但能接触到实际项目,比学校学到的多多了。
---
我们的进步和努力没有逃过赵晴的眼睛。那学期,我因为跨学科项目获得了校创新人才称号,照片还登上了学校官网。沈行舟则在他们学校的金融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听说你最近不务正业啊,放着设计不好好学,去搞什么金融分析设计系迎新晚会上,赵晴端着酒杯关心地问我。
多学点跨界知识,对设计也有帮助。我淡淡地回答。
算了吧,金融圈那么难进,你以为看几本书就行了别到时候两头落空。她轻笑,而且你男朋友那么好,学校里肯定有很多女生追吧何必为了异地恋委屈自己呢。
我没有立刻反驳。赵晴的话像一把刀,精准地刺向我心中最脆弱的地方。
赵晴学姐,系学妹小李突然插话,林溪姐和她男朋友上周刚拿了校企合作的金融+设计创新奖,好像还有实习机会,我在教务处公告栏看到的。
赵晴的表情僵住了。我心里偷着乐,这次是沈行舟远程帮我完成的一个金融APP设计方案,我们没想到会获奖。
是啊,多亏了我男朋友的指导。我故意补充,对了,他说那个实习单位正好在陆家嘴。
赵晴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端着酒杯走开了。
---
大三下学期开始,求职的阴云逐渐笼罩校园。陆家嘴顶级企业的校招信息如约而至,看着那些严苛的要求,我和沈行舟都感到压力巨大。
这家投行要求GPA
3.8以上,两段相关实习,还要顶尖大学背景。沈行舟念着招聘要求,声音有些紧绷。
我查了一下,近三年他们在国内招的应届生,基本都是清北复交的。我盯着电脑屏幕。
那晚,我们都心事重重。视频里,沈行舟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已经比大多数人努力得多。
是啊,我看着窗外的夜色,但愿这份努力,能让我们真的在陆家嘴相见。
第4章
求职季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大四开学第二周,各大金融机构的校招信息铺天盖地涌来。我和沈行舟同时收到了各自学校就业办的通知:陆家嘴顶级投行和银行的校园宣讲会即将开始。
听说XX投行去年在全国只招了28个应届生,清北复交占了24个。我对着手机屏幕念出论坛上的帖子。
YY银行更狠,管培生全国只要15个,还有5个是留给海归的。沈行舟在视频那头揉着太阳穴。
---
一周后,第一批网申结果出来了。我投递的十二家金融机构,只有三家给了笔试机会。
三家已经不错了。沈行舟安慰我,我认识的金融专业同学,有人投了二十家全军覆没的。
但我知道,这三家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公司。真正的陆家嘴顶级投行,连笔试机会都没给我。
---
第一次面试机会来自一家中型券商。
我穿着提前准备好的职业套装,化了淡妆,提前半小时到达面试地点。候场时,我注意到其他候选人几乎都是金融、经济专业背景,谈话间不时蹦出专业术语。
面试官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西装革履,表情严肃。他低头看了看我的简历,眉头微皱。
林溪同学,你是设计专业的
是的。
为什么不去应聘设计岗位
我早已准备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发现金融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