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维有很多共通之处。设计师需要理解用户需求,分析师需要理解市场需求;设计师创造视觉方案,分析师构建投资方案。我相信我的跨界背景能为贵公司带来不同的视角。
面试持续了四十分钟,比预计的三十分钟长。我回答了关于市场趋势、行业分析的专业问题,也展示了我的数据可视化作品。面试结束时,面试官的表情有所缓和,但依然保持着职业化的距离。
我们会在一周内通知结果。谢谢你的参与。
走出面试室,我松了口气,给沈行舟发了条消息:结束了,感觉还行,至少撑到了最后。
三天后,拒信如期而至。理由很官方:虽然对你的背景印象深刻,但目前我们更倾向于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候选人。
---
沈行舟的求职之路看似顺利些,但压力丝毫不小。
今天群面遇到的对手太强了,他在电话里说,一个清华金融硕士,一个哥伦比亚大学回来的,还有个复旦特奖得主。
那你表现怎么样
勉强hold住吧。案例讨论时我提出了一个他们没想到的角度,面试官好像有点兴趣。但这种群面太看运气了,要是遇到特别强的组或者特别弱的组,都不好发挥。
我能感受到他的疲惫。为了准备面试,他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候我们视频时,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声音也变得沙哑。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们不坚持陆家嘴,选择一个压力小一点的城市,会不会轻松很多。一天深夜,他突然说。
我心里一紧:你后悔了
不是后悔,只是…有时候会怀疑,这一切值不值得。
如果你想改变计划,我们可以讨论。我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
沈行舟沉默了一会:不,我不会放弃的。只是偶尔会累,会怀疑。但每次想到最后能和你在一起工作生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
几天后,我参加完一场面试,在校门口遇到了赵晴。她热情地招呼我:林溪!听说你又被拒了
我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哎呀,圈子就这么大嘛。她故作神秘地笑了笑,其实我觉得你挺不容易的,非要跨专业找工作。但有时候认清现实也是一种成熟,不是吗
她凑近我,压低声音:我有个朋友在一家设计公司,待遇不错,要不要我帮你内推趁现在保底offer还来得及。
谢谢,我再考虑考虑。
别考虑太久哦,机会稍纵即逝。她意味深长地说,对了,你男朋友最近怎么样他是不是已经收到好几个offer了
他还在面试。
是吗我听说他已经拿到某互联网大厂的offer了呢,薪资特别高。赵晴露出惊讶的表情,他没告诉你吗
我心里一惊,沈行舟确实提到过有家互联网公司对他很感兴趣,但还没到offer阶段。赵晴怎么会知道这些
可能是误会吧。我强作镇定。
也许吧。赵晴耸耸肩,不过男生嘛,事业心强很正常。可能他觉得陆家嘴压力太大,想换个方向发展。毕竟,为了一段异地恋放弃更好的机会,确实需要勇气。
---
当晚,我和沈行舟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
赵晴说的那个offer是怎么回事我直接问。
什么offer他听起来很困惑。
某互联网大厂的,据说薪资特别高。
哦,那个啊。他恍然大悟,确实有这么回事,但还没到offer阶段,只是HR说对我比较感兴趣,让我等消息。赵晴怎么会知道这事
我也奇怪。她好像知道很多我们的求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