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这条爱情之路,也注定不会平坦。
可是,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只要能感受到他手心的温度,我就觉得,我拥有了对抗整个世界的勇气。
爱情,在那个贫瘠而绝望的年代,是我们这些被遗忘的年轻人,心中最奢侈的梦想,也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最强大的力量。
第5章:风雨欲来起波澜
自从清溪河畔那个午后,我和嘉木之间,便多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与甜蜜。虽然我们没有像城里那些时髦青年一样,把爱字挂在嘴边,但彼此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关切的问候,都足以让对方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我们依旧一起上工,一起在劳动间隙分享半块干硬的窝窝头,一起在夜晚的煤油灯下,就着昏黄的光亮,各自捧着一本书,享受着那份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宁静。知青点的其他人,大多也看出了我们之间的不同寻常。有善意调侃的,有羡慕祝福的,自然,也少不了一些闲言碎语和莫名的嫉妒。
苏晓青,你跟陈嘉木,可真是我们知青点的一对璧人啊。同窑洞的李莉,一个平日里就喜欢打探别人隐私的女知青,有一次状似无意地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酸溜溜的味道,就是不知道,你们这‘璧人’,将来能不能真的‘成双’呢陈嘉木那家庭成分……啧啧,可不是那么好说的。
她的话,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了我一下。是啊,陈嘉木的父亲是右派,这在那个年代,是一个沉重的政治包袱。我们……真的能有未来吗
我没有理会李莉的挑拨,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我知道,我们的爱情,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本就如同风雨中的小花,需要我们用尽全力去呵护。
然而,真正的风雨,很快便接踵而至。
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我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信。信是母亲写的,字里行间,除了对我的思念和日常的叮嘱外,还隐晦地提到了我的婚事。
……晓青啊,你年纪也不小了,总在乡下这么待着也不是个办法。前几天,你王阿姨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是隔壁钢铁厂的采购科副科长,家里条件不错,人也老实本分。你王阿姨说,对方对你印象挺好,问你什么时候能请假回城一趟,见个面……
信的末尾,母亲又加了一句:至于你信上说的那个姓陈的男知青……妈知道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但过日子,终究还是要看现实条件的。他家里的情况,我们都打听过了,实在是……唉,妈也是为你好,你可得想清楚啊。
我捏着那封信,手脚冰凉。母亲的担忧和反对,像一块巨石,狠狠地压在了我的心上。我知道,在他们看来,陈嘉木的家庭成分,是我们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们更希望我能找一个根正苗红、工作稳定、能让我尽快回城的好人家。
那天晚上,我把信的内容告诉了嘉木。他听完后,沉默了很久,只是默默地帮我添着煤油灯的灯油。昏黄的灯光下,他的侧脸显得格外沉静,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
晓青,他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你……你父母说的,也有道理。我的情况……确实会拖累你。
我不怕!我猛地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语气坚定,嘉木,只要我们在一起,什么困难我都不怕!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我冰凉的手,眼神中充满了感动和疼惜:我知道。可是晓青,我不想让你因为我,而受委屈,更不想让你……让你将来后悔。
我不会后悔!我反握住他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嘉木,你相信我,也相信我们。好吗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将我的手握得更紧了些。我知道,此刻的他,内心也一定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除了家庭的压力,日益繁重的劳动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像无形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