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渐渐套在了我们这些知青的脖子上。
秋收大忙,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得到地里去抢收玉米和高粱,一直要干到天黑透了才能收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因为劳累和营养不良,知青点里生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因为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劳动,加上晚上熬夜看书,我有些中暑,在收割高粱的时候,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摔倒在地。是嘉木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我。
你怎么样脸色这么差!他扶着我到田埂边坐下,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我没事……就是有点头晕。我虚弱地摆了摆手。
他不由分说,从自己脖子上解下那块早已被汗水浸湿的旧毛巾,跑到不远处的水渠边,浸了些凉水,回来敷在我的额头上。
你先在这里歇会儿,剩下的活,我帮你干。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果决。
我看着他转身走向那片望不到头的高粱地,他那在烈日下显得有些单薄的脊背,却像一座山一样,为我挡住了所有的风雨。
然而,这样的相互扶持,并不能完全消除我们对未来的焦虑。
渐渐地,关于部分知青可以招工、招生、招干回城的消息,开始在知青点里流传开来。虽然只是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却足以让我们这些早已对农村生活感到绝望的年轻人,重新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
哎,你们听说了吗邻村好像有两个知青,因为表现好,被推荐到县里的工厂当工人了!
真的假的那我们……我们是不是也有机会啊
可名额肯定很少吧也不知道会轮到谁……
这些议论,像一根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回城,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城市青年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诱惑啊!
我注意到,嘉木在听到这些消息时,眼神中也会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期盼,有渴望,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对我的担忧。
我知道,如果真的有机会回城,以他的才华和踏实肯干的劲头,肯定比我更有希望。可是,如果他走了,那我呢我们呢
风,似乎真的要起了。而我们这对在黄土地上相依为命的恋人,又该如何面对这即将来临的波澜
我不敢去想。我只能在每一个与他相处的片刻,更紧地握住他的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那一点点即将逝去的美好。
第6章:返城浪潮抉择难
日子在我和嘉木相互慰藉的甜蜜与对未来隐隐的担忧中,悄然滑入了深秋。黄土高坡上的风一天比一天刺骨,枯黄的草叶在风中瑟瑟发抖,预示着又一个漫长严冬的来临。
而比这天气更让人心焦的,是知青点里那股愈演愈烈的返城风。
最初还只是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渐渐地,消息越来越确切。邻近的几个公社,陆陆续续都有知青通过各种途径——招工、招生、病退、困退——拿到了回城的指标。虽然名额少得可怜,但每一个成功的例子,都像一针强心剂,让我们这些被困在黄土地上多年的年轻人,看到了逃离的希望。
我们赵家沟知青点,也终于盼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县里的一家国营棉纺厂,要从我们公社招收两名女工;同时,省教育局也下发了通知,将针对我们这些老三届知青,组织一次小范围的、名额有限的高考补招,考上的可以直接进入省城的几所大专院校学习。
这两个消息,像两颗炸雷,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知青点里炸开了锅!
女知青们的心思都活络了起来。棉纺厂的女工,虽然也辛苦,但好歹是正式工人,能吃上商品粮,端上铁饭碗,更重要的是,能离开这穷乡僻壤,回到城里!而高考补招,更是鲤鱼跳龙门的绝佳机会,一旦考上,那就是国家干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