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上,慈宁宫传来消息,说太后娘娘看了本月的《京报》,大发雷霆,要陛下立刻过去!
我心头一紧。《京报》是朝廷邸报,上面能有什么惹怒太后的内容
赶到慈宁宫,只见太后铁青着脸,将一份《京报》摔在我面前:皇帝自己看看!这就是你所谓的关闭同文馆
我捡起报纸,发现角落里有一则小消息:某八旗子弟在家中举办格物会,展示自制天文仪器,吸引不少士子围观。报道虽未提同文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联系。
母后息怒,这只是个别子弟的兴趣所致,与同文馆无关。我试图解释。
还敢狡辩!太后怒不可遏,哀家早就听说,你那同文馆明关暗不关,学生分散在各处继续学习西洋邪术!皇帝,你竟敢欺瞒哀家!
我知道这次难以善了,索性直言:母后,儿臣确有意学习西洋之长以补我之短。如今英吉利等国船坚炮利,若不及时借鉴,恐将来受制于人。
荒谬!太后拍案而起,我大清物产丰盈,国泰民安,何需学那些蛮夷之术皇帝,你被奸人蛊惑了!
她突然咳嗽起来,脸色涨红。我连忙上前搀扶,却被一把推开。
听着,太后喘着气说,哀家给三天时间,彻底解散那些邪门歪道的组织,严惩倡导西学之人。
否则……否则哀家就召集宗室会议,另立新君!
我如坠冰窟。太后这次是动了真格。以她在宗室中的影响力,若真召开宗室会议,我的皇位确实岌岌可危。
回到养心殿,我立即召来纪晓岚、刘墉等心腹大臣商议。
皇上,太后态度如此强硬,恐怕……恐怕只能暂避锋芒。刘墉忧心忡忡地说。
纪晓岚却出人意料地反对:不可!同文馆培养的人才已初见成效,若此时解散,前功尽弃啊!
我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明面上,我们按太后要求做。同文馆再次关闭,格物会等公开活动暂停。
但实际上……我压低声音,核心学生和教师转入地下,分散到各省继续教学。特别是那五名赴欧学生,绝不能召回!
皇上圣明。纪晓岚松了口气,臣有个门生在江西任学政,可安排部分师生前往。
刘墉也献策:臣的家乡山东也有几位开明乡绅,愿意接纳西学之士。
就这样,我们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转移计划。同时,我命人拟旨,公开谴责妄学西洋奇技淫巧的行为,并装模作样地处罚了几位参与格物会的八旗子弟,以安抚太后和保守派。
三天后,我亲自去慈宁宫复命,带上了所谓的惩处名单。太后见我真的改过,态度终于软化。
皇帝啊,哀家是为你好。她语重心长地说,大清以孝治天下,以礼立国。那些西洋之物,再精巧也是末流,切不可舍本逐末。
母后教训的是。我假装诚恳地认错,心中却在盘算如何更隐蔽地推进改革。
这场风波表面上以我的退让告终,但实际上,改革的火种已经播撒到更广阔的地域。通过李玉建立的秘密通信网络,我能够直接指挥各地的改革据点,而不再受制于朝廷中的保守势力。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最令人振奋的消息:广州秘密造船厂建造的第二艘西式战舰下水试航成功!这艘战舰比上一艘更大,装备五十门火炮,船体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既保留了西式战舰的火力优势,又适应了中国沿海的水文条件。
告诉李侍尧,我对信使说,以此舰为蓝本,再建五艘,组成一支实验性舰队。所有船员必须严格挑选,确保忠诚。
几乎同时,谭嗣同也从机械局传来好消息:他们成功仿制出英国最新式的纺纱机,效率是传统手工纺纱的三十倍!
我立即下令在江南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