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觑,最后由最年长的傅恒开口:皇上明鉴万里,不知皇上所指隐患为何
西洋各国日渐强盛,其火器、船舶之精良已非我朝可比。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我试探着说道。
和珅立刻上前一步,脸上堆满笑容:皇上多虑了。我大清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那些西洋蛮夷,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
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这个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果然是个顽固的保守派。转而看向纪晓岚:纪卿以为如何
纪晓岚沉吟片刻,谨慎地回答:回皇上,臣近年编纂《四库全书》,曾见西洋传教士所献书籍,其天文历算确有独到之处。若能取其精华,未尝不可。
刘墉也附和道:臣在地方为官时,曾见西洋自鸣钟、望远镜等物,确比我国所产精巧。
我心中稍慰,至少不是所有人都闭目塞听。傅恒,你怎么看
老成持重的傅恒捋了捋胡须:老臣以为,西洋火器确实值得借鉴。
当年圣祖康熙爷就曾重用南怀仁等西洋人铸造红衣大炮,平定三藩之乱。
好!我一拍桌案,朕意已决。第一,选派聪慧子弟学习西洋语言、算学;第二,在广州设立译馆,翻译西洋书籍;第三,整顿军备,更新火器。诸位以为如何
和珅脸色微变,但很快又恢复笑容:皇上圣明。只是此事牵涉甚广,恐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太后素来不喜西洋之物……
他故意提起太后,显然是在暗示我此举会遭到后宫反对。历史上的乾隆确实孝顺,许多决策都受太后影响。但我已经不是原来的乾隆了。
太后那里朕自有分寸。我淡淡地说,和珅,你负责从内务府拨银十万两,用于创办译馆和购买西洋书籍。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不情愿,但还是躬身领命:嗻。
我又看向纪晓岚:纪卿博学多才,译馆之事就由你总负责。先从《几何原本》等实用之书开始翻译。
臣领旨。纪晓岚脸上露出兴奋之色,显然对此事极有兴趣。
刘墉,你负责选拔二十名资质聪颖的八旗子弟,准备学习西洋语言和算学。
臣遵旨。
最后我对傅恒说:整顿军备之事关系重大,朕要亲自过问。明日朕要视察火器营,你安排一下。
老臣这就去办。
四人退下后,我长舒一口气。这只是第一步,但总算迈出了改变的关键一步。
我知道前方阻力重重,特别是来自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
但既然上天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就一定要让中国避开那百年屈辱的命运!
回到养心殿,我立即命人取来所有关于西洋的书籍和奏折。作为历史系学生,我虽然了解大方向,但具体到这个时代的细节,还需要补充知识。
翻看着那些落满灰尘的书籍,我心中感慨。真正的乾隆其实有机会接触西方知识,却选择了闭关锁国。而现在,我要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皇上,太后娘娘请您过去用膳。太监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心头一紧。真正的考验来了。太后钮祜禄氏,历史上的崇庆太后,对乾隆影响极大。我必须小心应对,既不能引起她的怀疑,又要坚持改革方向。
慈宁宫金碧辉煌,处处彰显着太后的尊贵地位。我刚踏入宫门,就听见一阵欢声笑语。原来几位亲王福晋正在陪太后说话。
皇帝来啦。太后笑着招手,快来看看十五新添的皇孙,多像陛下小时候。
我这才注意到宫女怀中抱着一个婴儿。根据记忆,这应该是十五阿哥永琰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
我接过婴儿,心情复杂。这个在我怀中咿咿呀呀的小生命,在原本的历史中将经历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