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孕育所有。可此刻我盯着他缺了小指的右手——正是这只手当年掀翻我们的灶台——喉咙像塞满晒干的枸杞。

    塑料袋坠入深井的声响惊飞了歇脚的白头鹎。大伯踉跄后退时,我瞥见他中山装口袋露出的药盒,蓝白相间的包装和父亲当年吃的一模一样。

    小弟的工程队承接了光伏电站维护。某个暴雨夜他巡线时,发现18号光伏板矩阵排列成诡异图形:每排18块,共计10排。手机灯光扫过组件编号,180号的钢架上刻着父亲工号。

    这不是巧合。他在家族群里发来视频,颤抖的镜头里,枸杞苗正从板隙顽强钻出,我刚查了工程图,咱们老屋地基中心点正好是矩阵圆心。

    二妹连夜驱车赶来,建筑测绘仪显示星空窗的投影角度与夏至日阳光完全重合。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玻璃,父亲用粉笔画的栀子花在地面复活,九十九朵光影随日晷转动,第一百朵恰好绽放在母亲常坐的藤椅位置

    女儿决定留在戈壁教书。开学那天,她给孩子们发下特殊的练习本——封底印着父亲病历本扉页的影印件,泛黄的180数字下印着新注解:这是沙枣花的年轮,是候鸟的航程,是我们心跳的次数。

    我坐在当年母亲的位置绣嫁衣,红纱巾裁成的盖头上,金线勾勒的枸杞枝缠绕成双喜字。窗外飘来女儿教童谣的声音:月光光,照沙梁,爸爸的自行车叮当响...

    突然有冰凉的手指触碰我后颈。转身时穿堂风掠过空荡荡的堂屋,父亲的遗照框沿落着细沙,相片里他工装口袋露出半截粉笔,竟与二妹昨晚在光伏站捡到的那支一模一样。

    寒露那日,我在面粉厂旧址遇见收集地方志的研究员。他展示的航拍图里,枸杞田、光伏板与星空窗构成完美的黄金螺旋。这种自然与人工的巧合...他推眼镜时,我瞥见他颈间玻璃瓶吊坠——装着暗红色沙土。

    1998年春,有位工人每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地上画花。他翻开泛黄的访客登记册,父亲的名字在四月十八日那栏,听说他女儿后来成了建筑设计师

    风突然掀起窗帘,二妹发来的设计图在手机屏上亮起:新文化馆的外墙用光伏板拼成栀子花图腾,地基位置标注着枸杞湾坐标。我摸着嫁衣上的金线,突然明白父亲为什么总说沙漠最宜绣花——每一针都是对荒芜的温柔反抗。

    今晨我醒得格外早。沙丘尽头浮动着朦胧雾霭,隐约有自行车铃铛声传来。女儿带着学生们在田埂写生,童声惊起成群沙雀。

    姥姥说死去的人会变成风。小女孩指着我的红盖头,阿姨你的头巾在跳舞。

    八点十七分,当年父亲进手术室的时刻,所有光伏板突然转向正东。星河般的电流涌向变电站,监控屏幕闪现180秒的异常波动。保安后来告诉我,那时的电能曲线恰似心跳图谱。

    我走向母亲最爱的沙梁,怀里的骨灰盒突然变得温热。远处,女儿举起素描本追着风奔跑,画纸哗啦啦翻动,每一页都是不同年纪的我们:

    二十岁的母亲在面粉厂扬起麦尘,三十岁的父亲弯腰画第一百朵栀子花,十五岁的我抱着帆布袋蜷缩在班车后排,八岁的小弟在月光下数砖块,六岁的二妹对着星空窗第一次举起画笔。

    风势渐强时,红纱巾挣脱发簪飞向天际。我知道这是戈壁最古老的祝福——当沙尘迷住双眼,故人就会从记忆里走来引路。

    自行车铃声终于清晰。沙幕那端,两个模糊的人影共骑着老式永久牌,车筐里的野蔷薇鲜红欲滴。母亲回头招手,发间金丁香耳环荡出璀璨的弧,父亲按响的车铃惊散了盘旋的鹞鹰。

    我没有追赶,只是把枸杞木簪插进女儿的发髻。沙粒正在指缝间流淌,像父亲当年教我数的时光。光伏板矩阵开始每日例行的旋转,十万面镜子将我们的影子送往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个时候的爱情故事简介 >那个时候的爱情故事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