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月15日晴。
周明袖口残留周家糕饼油渍。
与弟弟溺亡前食用的点心相同。
笔尖顿在纸上,墨水滴晕开成小小的黑洞。
像极了那年吞噬弟弟的旋涡。
我不知道,此刻母亲的保险箱里。
正躺着那份更改过的遗嘱。
而远在重洋之外的利物浦。
正有人拿着盖着周家印鉴的文件。
走进英格兰银行的大门。
04求学之路
1937
年的梅雨季.
我蹲在弄堂口拆录取通知书。
牛皮纸袋上西北同德医学院的烫金字被雨水洇开。
像极了弟弟溺亡那天河面上晕开的血痕。
身后传来母亲与周明的对话:
阿明在利物浦来信说,下周要去伦敦政经听课...
我捏着录取通知书的指尖发颤。
突然听见里屋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
是父亲摔了我摆在博古架上的知了标本。
新生报到那天。
我背着绣着玉兰花的蓝布包站在解剖楼前。
消毒水气味混着雨水的腥甜钻进鼻腔。
我盯着墙上医乃仁术的匾额。
突然听见有人在身后轻笑:
这位同学,你的鞋带开了。
转身看见穿墨绿旗袍的女生蹲下身。
指尖正要触碰我的鞋扣。
不用。
我猛地后退半步,帆布包带子勒得肩膀生疼。
女生尴尬地收回手,腕间的翡翠镯子闪过微光:
我叫沈书仪,德文班的。
我注意到对方旗袍滚边绣着并蒂莲。
和周明当年袖口的缎子一模一样。
指甲不自觉掐进掌心。
解剖课上。
福尔马林的气味熏得人眼眶发酸。
我握着柳叶刀的手稳如磐石。
当划开标本胸腔的瞬间。
邻组传来压抑的呕吐声。
周同学对人体结构很熟悉
病理学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
镜片后的目光落在我迅速记录的笔记本上。
那上面详细标注着每根肋骨的弧度与记忆中弟弟的差异。
深夜的图书馆。
煤油灯的光晕在泛黄的《格氏解剖学》上摇曳。
我用红笔圈出
溺水者肺部特征
的段落。
突然听见管理员老张的咳嗽声:
姑娘,该闭馆了。
收拾书本时,一张纸条从书页间滑落。
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
1935
年
7
月,青浦河改道工程。
深秋的药理实验室。
我正在萃取芦苇汁液。
沈书仪抱着蒸馏瓶踉跄闯入:
帮我看看,这溶液怎么变色了
我下意识避开对方递来的试管。
却在余光中瞥见瓶壁上附着的白色絮状物。
和当年周明袖口的碎屑完全一致。
周婷,有人找。
传达室老李的喊声惊得她碰到量筒。
走廊尽头,穿警服的李明正局促地扯着领口。
皮靴在水磨石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
我...我考上巡捕房了。
他递过个油纸包,里面是两块芝麻酥,
你当年在医院说过,这是你弟弟喜欢的点心。
我盯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