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父亲走得平静而感到些许安慰。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婚后生活。
程亦川为我们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小公寓,安静舒适,离图书馆和超市都很近。他知道我不喜欢复杂的空间布局,所以选择了简约现代的装修风格,家具也尽量简单实用。
我的书房是整个家里最大的房间,有一整面墙的书架和一张宽大的写字台。程亦川给我买了最舒适的办公椅,还特意选了一盏护眼台灯。
这是你的创作天地,他说,希望你在这里能写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作为丈夫,程亦川体贴入微。他尊重我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空间,从不强迫我参加他的社交活动。当他需要出席各种场合时,总是独自前往,回来后会给我带一些小礼物,但不会详细描述那些对我来说充满压力的场景。
我们的相处模式很特别。大部分时间,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他备课、批改作业、做学术研究;我则埋头于我的创作世界。晚餐时,我们会在餐桌上简单交流一下各自的一天,然后又回到各自的天地。
有时,程亦川会给我读一些他喜欢的诗歌或散文,声音轻柔而富有表现力。那些时刻,是我们之间最亲密的连接。
然而,即使是夫妻,我们之间的身体接触也极其有限。程亦川从不越界,总是等待我的主动。而我,被社交障碍症困扰多年,对亲密接触有着本能的恐惧和排斥。
婚后第一年,我们像是室友多过夫妻。程亦川从不抱怨,也不施压,似乎完全理解并接受这种状态。
事实上,我心里是愧疚的。我知道一个正常的婚姻应该是什么样子,可我无法给予他那种普通夫妻之间的亲密与温存。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问他:你不后悔和我结婚吗
他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地看着我:为什么这么问
因为...我不是一个正常的妻子。我不能给你正常的婚姻生活。
程亦川微笑着摇摇头:若溪,在我眼里,没有所谓正常的标准。每段关系都有其独特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都感到舒适和被尊重。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你给了我其他女人无法给予的东西——一种灵魂上的共鸣和安宁。这对我来说,比任何身体上的亲密都珍贵。
他的话让我心头一暖,也更加坚定了要做一个好妻子的决心,哪怕是以我自己的方式。
婚后第二年,我的第一部长篇《暗流》出版了。这是一个关于城市边缘人物挣扎求生的故事,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好评。
出版社为我安排了签售会,这对社交障碍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我几乎要拒绝,但程亦川建议我尝试一下。
我会一直陪着你,他说,如果你感到不适,我们随时可以离开。
在他的陪伴下,我勉强完成了签售活动。虽然全程紧张得手心冒汗,说话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但我坚持到了最后。
回家的路上,程亦川紧握着我的手:你真的很勇敢,我为你感到骄傲。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我能够一点一点地克服自己的障碍,变得更好一些。只要有他在身边,我似乎能够面对那些曾经令我恐惧的事情。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就在我们的关系渐入佳境之际,变故发生了。
我加入了学校的文学创作社团,希望能借此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正是在那里,我遇见了改变我生活的人——苏晓曼。
4
灵魂共鸣
苏晓曼是文学社的学姐,比我大两届,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硕士。她身材高挑,穿着简约却不失品味,说话时声音清亮而富有感染力。
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她。社团活动中,我通常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