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石板上滋滋作响。他们沉默地分食,像过去无数个研究金融模型的夜晚。只是这次,没有人讨论久期或波动率,没有工作邮件需要立刻回复,只有筷子偶尔碰撞的轻响。
甜点是蜜瓜与抹茶布丁。沈砚小口吃着,突然问:如果早点遇见我,会不会不一样
陈墨的勺子停在半空:多早
在你成为陈氏继承人之前。她抬头,在我还是沈家大小姐的时候。
窗外突然下雨,雨滴敲打着竹帘。陈墨的表情在阴影里模糊不清:没有如果。他放下勺子,就像Bck-Scholes模型,所有变量都是确定的。
沈砚笑了,眼眶发红:不愧是金融精英,连分手都用期权定价理论。
离开时雨下大了。陈墨坚持送她到停车场,伞倾斜向她那边,自己半边肩膀被淋湿。沈砚想起东京那个雨夜,他也是这样,不动声色地把她护在干燥的一侧。
就到这里吧。她在车前停下,再见,陈先生。
陈墨突然抓住她手腕:沈砚。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你可以恨我。
我不会。沈砚轻轻挣脱,恨太费力气,我还要留着精力写毕业论文。
她拉开车门,突然被一股力道拽回去。陈墨的唇压下来,带着清酒和雨水的味道。这个吻凶狠得像场搏斗,沈砚尝到了血腥味,不知是谁的嘴唇破了。
拿着。陈墨塞给她一个U盘,回去再看。
沈砚把U盘扔进包里,头也不回地钻进驾驶座。后视镜里,陈墨站在雨中,黑伞早已掉在地上,雨水将他浇得透湿却浑然不觉。
回到公寓,沈砚倒出U盘里的文件,屏幕亮起的瞬间呼吸停滞——是父亲案件的完整证据链,能证明当年财务造假另有其人。最后有个加密文件夹,密码提示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沈砚输入会所名字,错误。又试了A大、苏黎世、新加坡,全部错误。她盯着提示看了很久,突然福至心灵地键入Snow松——那是VIP包厢的名字。
文件夹里是一封信和一段视频。信很短:
砚: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完成作为陈氏继承人的最后责任。U盘里的证据足够还沈叔叔清白。珍珠耳钉内侧刻着瑞士银行保险箱密码,里面有更多原始文件。
记得我说过从不赌小概率事件但有一件事我赌了——赌你会幸福,即使没有我。
你的7号客人
视频是监控录像,日期显示是他们初见那晚。画面中的陈墨根本没睡,在她埋头写作业时,他静静凝视她的侧脸,手指虚悬在她发梢上方,想触碰又收回。
沈砚关上电脑,摸出那枚珍珠耳钉。在放大镜下,内侧确实刻着一串数字。窗外雨声渐歇,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她终于允许自己哭了出来。
三个月后,沈砚在财经新闻上看到陈墨的订婚消息。照片里他西装笔挺,林妍挽着他的手臂,两人在镜头前笑得得体。只有沈砚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上戴着婚戒,右手却仍戴着那枚她熟悉的袖扣——新加坡那晚她曾用领带为他包扎伤口。
她关掉新闻,翻开最新收到的医学院录取通知书。书桌上,珍珠耳钉静静躺在解剖学教材旁,在晨光中泛着温柔的光。
五、平行线
陈墨的办公室灯火通明。凌晨三点,助理第五次敲门提醒他休息,得到的回应是又一份需要即刻处理的文件。
陈总,您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了。助理小心翼翼地说。
陈墨头也不抬,钢笔在纸上划出凌厉的痕迹:把东京分部的财报拿来。
助理欲言又止,目光扫过办公桌上那个精致的玻璃瓶——雪松味的香水,盖子永远拧开一条缝,像是等待某人随时来取。自从三个月前那场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