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归途
一、骑楼阴影
出租车在集美学村的石板路上颠簸时,林默的手机又震动起来。锁屏上弹出三条未读消息,都是创业团队的技术总监发来的:服务器托管费还差三天孵化器催着签退租协议张总说下周再拿不出融资方案就散伙。他按灭屏幕,指尖在牛仔裤上碾出几道褶皱——那是三个月前在深圳华强北谈供应链时磨破的,当时他还坚信非遗潮玩项目能让漆线雕变成Z世代的社交货币。
车拐进打铁街时,咸湿的海风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骑楼的骑廊下,阿婆们坐在矮凳上分拣海蛎,蚵壳在竹筛子里碰撞出细碎的响。林默盯着骑楼立柱上斑驳的朱漆,突然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举着鸡毛掸子追他的场景——他把爷爷留下的漆线雕菩萨像拆成零件,想给机器人模型做装饰。最后是母亲把他藏在骑楼的阁楼里,透过木格窗,能看见父亲在月光下擦拭残损的菩萨衣纹,银箔在掌心碎成星子。
默啊,到了。司机熟稔地停在集艺轩门前。褪色的鎏金招牌下,母亲陈淑华正踮脚擦拭玻璃,蓝布衫领口磨得发白,腕子上还戴着那串他大学时送的珍珠手链——其实是塑料的,她却宝贝了十年。
二、病床上的密码
工坊里飘着松烟墨与桐油混合的气息。穿过摆满漆线雕半成品的展架,林默在里间看见父亲。老人半靠在竹床上,右半边身子像被抽去筋骨,左手无意识地抓着被角,嘴唇一张一合,含混的音节里反复蹦出三立楼锁账本。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抹着眼睛,往床头柜上的白瓷杯里添热水,医生说中风影响了语言中枢,可你爸心里明镜似的,知道你在深圳忙……她突然顿住,视线落在林默磨破的袖口上。
林默别过脸,目光扫过床头剥落的墙皮。那里贴着张泛黄的课程表,集美二小
1998年秋季的标题下,父亲的字迹依然工整:五年级三班,美术课教漆线雕基础。右下角用红笔圈着默儿逃学,旁边是母亲后来补上的去海堤看货船。
工坊的事……母亲压低声音,你爸倒下前还在赶制妈祖像,定金都收了。材料堆在阁楼,模具在西厢房,账本……她忽然看向父亲,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锐利。
账本怎么了林默凑近,发现父亲床头摆着个黄铜锁的樟木箱,正是当年爷爷临终前交给父亲的。箱盖上刻着慎终追远四个字,锁孔周围有新的刮痕。
别问了,先吃饭。母亲转身时,围裙带子勾到了床头柜上的玻璃瓶,里面泡着半株枯萎的含笑花——那是父亲每年清明都会插在爷爷墓前的。
三、阁楼秘辛
午夜的龙舟池泛着幽蓝的光,远处南熏楼的钟楼敲了十二下。林默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爬上阁楼,手机手电筒的光斑扫过积灰的货架:脱胎漆器的模具层层叠叠,牛皮纸袋上标着陈嘉庚像
1983郑成功头盔纹饰
1987,还有父亲手写的便签:默儿满月,刻‘麒麟送子’底纹。
在最里侧的樟木箱里,他翻到一叠泛黄的照片。有张摄于1979年的合影:父亲穿着洗旧的的确良衬衫,站在三立楼前,身边是位戴圆框眼镜的中年人,胸前别着集美学校复员委员会的徽章。背景里,三立楼的门楣上立德
立功
立言六个金字刚刷过红漆,梁柱间缠着未拆的脚手架。
手机突然震动,李若雪的视频通话跳出来。女友身后是深圳的写字楼夜景,心理咨询室的灯还亮着。怎么样她的声音带着疲惫,叔叔认出你了吗
他只念叨三立楼。林默举起照片,你看这栋楼,我小时候记得父亲总说不让靠近,说是什么危房……
屏幕里,若雪的眉头皱起来:三立楼不是去年被列为历史建筑了吗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