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林默坐在阁楼天窗下,用胶带拼接被父亲撕碎的方案。海风带来咸涩的潮气,他指尖划过智能工厂四个字,突然注意到父亲撕碎的方式——每道撕裂痕都沿着智能的笔画,仿佛要将这两个字从纸面上剜除。

    手机屏幕亮起,李若雪发来修复后的老照片:1979年三立楼前,父亲与爷爷中间站着个戴斗笠的中年人,腰间别着的铜钥匙与林默口袋里的那把极为相似。照片下方,若雪用红笔圈出三立楼门柱上的暗纹——正是漆线雕中锁云纹的变体。

    楼下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混着母亲压低的啜泣。林默摸向口袋里的黄铜钥匙,齿纹间的红漆渣蹭在掌心,像道新鲜的伤口。他突然想起爷爷临终前的话:守住柜子第三层的蓝布包。而父亲,用了三十年时间,把这句话变成了刻在骨血里的密码。

    海潮声渐响,远处南熏楼的钟声敲了两下。林默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文档命名为《裂痕修复计划》。第一行字刚敲下,阁楼地板突然发出咔嗒轻响——在堆放模具的角落,一块青砖微微下陷,露出半截缠着蓝布的木盒。

    第三章:暗涌

    林默的手指在布满灰尘的笔记本边缘摩挲,泛黄的纸页间飘出一缕陈年旧事的气息。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打在工坊斑驳的玻璃上,仿佛在为他内心的困惑伴奏。父亲林建国那本未完成的《集美烽火》,此刻就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像是一个沉默的证人,等待着被解读。

    一、往事的枷锁

    1970年代的厦门,炽热的阳光洒在三立楼的红砖墙上,映照着林建国年轻而充满激情的脸庞。作为共青团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理想,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中,热烈地讨论着如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命运的齿轮却悄然转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林建国因参与的共青团活动被误解,被下达了下放农村的通知。当他拿着那张改变命运的文件,心情沉重地回到家中时,父亲那严厉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刃,直刺他的心脏。你太冲动了!父亲愤怒地拍打着桌子,茶杯里的茶水溅出,在桌面上留下一片片深色的水渍,现在好了,大好前途没了,还连累了整个家庭!

    林建国涨红了脸,试图解释:爸,我只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但父亲根本不愿听他的辩解,转身背对着他,不再言语。从那一刻起,父子之间的裂痕如同深渊般难以跨越,原本温馨的家庭氛围被冰冷的沉默所取代。

    在农村的日子里,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磨灭林建国心中的理想。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总会涌起对家人的思念,尤其是与父亲那未化解的矛盾,如同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二、秘密的线索

    回到现代,林默沉浸在父亲的笔记本中。那些关于集美抗日志士的故事,让他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先辈们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的英勇身影。其中李林园的秘密通道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反复着相关记载,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到更多线索。

    笔记本中提到,李林园原本是当地一位爱国商人的私人花园,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了抗日志士传递情报、掩护同志的重要据点。而那条秘密通道,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无数抗日志士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但关于通道的具体位置和开启方式,却并没有详细记载。

    林默合上笔记本,眉头紧锁。他决定去李林园一探究竟,也许在那里,能找到解开父亲心结,完成《集美烽火》的关键。然而,就在他准备出发时,家中传来消息,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陷入了昏迷。

    三、生死抉择

    林默心急如焚地赶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插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爸,我回来了》简介 >《爸,我回来了》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