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容易看到希望的时候,命运又一次狠狠地打击了我。
王明,我们可能要放弃了。我沮丧地对合伙人说。
然而,王明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放弃为什么我们的系统是完全原创的,没有使用任何他们的技术。
但他们可以编造证据,我们没有资源和他们打官司。
那我们就找一个盟友。王明坚定地说,远景科技的CEO欠我们一个人情,他在商界有些关系。让我们去见他。
远景科技的CEO李强听完我们的遭遇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们的系统确实帮了我们大忙。这样吧,我认识一位资深律师,专门处理知识产权案件,我可以请他帮你们看看。
当天下午,我们见到了那位名叫陈律师的人。他仔细了律师函和我们系统的技术文档,最后给出了意见:
这封律师函更像是恐吓,而非真正的法律威胁。他们没有具体指出你们侵犯了哪些技术,这在法庭上站不住脚。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建议你们彻底重构系统,确保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算法都是全新的、有文档记录的。
就这样,我和王明又开始了艰苦的重构工作。我们放弃了原来的部分设计,采用了全新的算法和架构,甚至请来了几位志愿者进行代码审查,确保没有任何侵权嫌疑。
两周的不眠不休后,我们的系统2.0版本诞生了。这个版本不仅完全避开了可能的法律风险,性能和功能还有了显著提升。
我们给前公司的律师回函,明确表示我们的系统是完全原创的,并愿意接受任何技术审查。
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再也没有收到他们的回应。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家公司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没有精力再来找我们的麻烦。
这场危机不仅没有打倒我们,反而让我们的系统变得更加完善和强大。
远景科技继续使用我们的系统,并向业内推荐。很快,我们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客户……
一个月后,一家知名科技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被解雇会计到创新创业者:一个关于韧性的故事》的报道,讲述了我的经历和我们的系统如何帮助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
这篇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几家风投公司。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因为我的前科而犹豫不决,但有一家名为新锐资本的风投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投资的是人,是创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锐资本的创始人赵总在见面会上说,李浩先生的经历恰恰证明了他的韧性和专业能力。我们愿意提供第一轮融资。
就这样,在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几乎绝望的低谷后,我们的创业项目终于获得了第一笔正式融资:500万元。
这笔钱不算多,但足以让我们租一个像样的办公室,组建一个小团队,开始正式的商业化运作。
我终于可以不再送外卖了。
当我站在新办公室的窗前,俯瞰这座曾经几乎摧毁我的城市时,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似乎已经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但真正的挑战和机遇,可能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风暴来袭
融资到账后的第三天,我正式注册了公司——明鉴科技,寓意为明察秋毫,鉴别真伪。公司的使命是帮助企业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
我和王明从地下车库搬进了市中心一栋写字楼的小办公室。虽然只有六十平米,但比起之前的工作环境,这简直就是天堂。我们还招聘了两名程序员和一名市场专员,组成了五人创业团队。
一切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那个神秘电话打来。
李浩,还记得我吗电话那头是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声音。
你是谁
周志明。你的前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