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站在阳台上写信,耳边是收音机里传来的京剧和三轮车在胡同里响的铃声。

    我不敢问你那边是什么样的天,怕一问出来,这一切就变成了梦。

    盼覆。

    ——沈致远

    他写罢,折好信纸,封进信封。邮票是他从家中旧抽屉中找到的留存品,盖章后那天晚上他亲自走了半小时去邮局投递。

    从那天起,他每日午后都站在窗边,望向信箱口,不知为何,一颗心总是莫名地等着什么。

    而在2023年——

    林笙笙正在下班地铁上,手机屏幕一片灰。

    她疲惫地靠着扶手,在震颤的人群中捏着耳机线。最近公司的年终项目把她几乎榨干,每天都像泡在泥潭里走路。

    data-faype=pay_tag>

    但就在那天晚上回到家,她在门口的信报箱里看见了一个素白信封。

    没有邮戳,没有快递单号,甚至没有寄件地址。

    只是——收件人一栏,干净利落地写着三个字:

    林笙笙。

    她的心跳骤然慢了一拍。

    她慢慢打开那封信,那行端正工整的字映入眼帘时,仿佛有一道古老的风,从信封中吹进她的生活。

    那一夜,她辗转反侧,却始终睡不着。她在脑海里不断拼贴着他描绘的1975年:银杏叶落满地,小巷有糖人叫卖,邮局前排队寄信的少年……

    她忽然想看见那样的世界。

    于是,她拿出信纸,回了第二封信。

    信纸上那一行行墨迹,像是穿越时光的羽毛,轻轻触碰她那颗早已麻木的心。

    林笙笙放下信,凝视着窗外淅沥的小雨。街道的灯光模糊成一片橘黄色的海洋,雨水顺着玻璃缓缓滑落,恍若泪痕。她深吸一口气,忽然觉得胸口闷闷的,有些发紧。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久未触碰的画板,那个被尘封了近半年的水彩画本还静静躺在角落。

    自从进入这座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森林,她早已忘了当初对绘画的热爱。

    今晚,她决定重拾画笔。

    桌灯亮起,温暖的光芒洒在纸上,笔尖在水彩纸上跳跃,仿佛也沾染了那来自过去的柔情。

    她画的是一棵秋天的银杏树,金黄的叶子飘落一地,阳光从树缝间洒下,斑驳陆离。树下,有一个穿着军装的男孩,低头写信,神情专注。

    画面里,时间交织成柔软的丝线。

    宝山路的小巷依旧透着浓浓的人情味。

    沈致远拿着那本《追风筝的人》(那其实是未来的信中提及的,但在现实中他读到的是一部同名书籍的旧版),放在怀里,心头暖暖的。

    他那天傍晚,带着母亲去菜市场买菜,路过老邮局,顺便把刚写好的信投了进去。

    邮局外排着几个人,大家面色朴实,穿着棉布衣裳,嘴里叼着烟丝,聊着即将过冬的柴火价格。

    沈致远的脑海里却不断回荡着林笙笙的话语。

    她说的未来,听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真实。

    他开始尝试想象那个年代以外的世界——有自动煮咖啡的机器,有数不清的信息通过无形的线路传递,还有那些他从未见过的高楼大厦。

    沈致远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上海老派妇人,传统而坚强。

    致远,家里的田地要收割了,节气快到了,你也得安排好行李,别拖拖拉拉。母亲的话里带着关切,却也掺杂着隐隐的担忧。

    沈致远点点头,心里却更加迷茫。

    他无法预知北上的征途,也无法确定未来是否真的会有林笙笙。

    但他知道,无论前路多艰险,那封信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勇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错时信件简介 >错时信件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