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的光芒。翠兰的头轻轻靠在你肩上,仙铃与佛珠的碰撞声里,你听见她低低的叹息:还记得吗你说成佛后要普度众生。

    我现在就在普度众生啊。你咬了口红薯,甜糯的滋味在舌尖散开,教孩子们识字算数,帮隔壁王婶治头疼,给镇子里的产妇接生......这不比在灵山吃法食更热闹她被逗得笑出声,银发扫过你手背,痒痒的。你忽然握住她的手,触到她掌心的纹路——那里有你用佛力刻下的平安二字,历经五十年风雨,依旧清晰如昨。

    学堂的晚钟响起时,承惠蹦跳着跑来,手里捧着本破旧的《八戒经》。那是你随手写的种田心得,被孩子们传抄成了奇书,如今书页间还夹着晒干的曼陀罗花瓣。祖父,明日教我们做风车好不好她晃着你的胳膊,发间的铃铛响得清脆。你点头,看见翠兰从围裙里掏出一把炒瓜子,分给围过来的孩子们。

    夜深人静,你与翠兰坐在屋檐上。银河璀璨如当年的无妄渊血雾,却多了人间灯火的温暖。她忽然指着北斗七星:你说,那边会不会有另一个高老庄你揽住她的腰,闻着她发间的皂角香:就算有,也没有我的翠兰。

    她转身吻你,像吻一个年少的梦。月光落在你们相握的手上,腕间的佛珠与仙铃渐渐融为一体,化作一枚莲花形状的胎记。远处传来灵山的晨钟,这一次,钟声里不再有威严,而是带着人间烟火的亲切。你忽然明白,如来所说的净坛福地,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位,而是眼前这个能与爱人共赏星河、同享三餐的人间。

    五十年后,当承惠的孙子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来报喜,你正给翠兰编花环。她的视力已经模糊,却仍能准确地说出每朵花的名字。婴儿的啼哭声响彻庭院,你看见孩子眉心有粒淡淡的红点,像极了当年你掌心的莲花印记。

    就叫念真吧。翠兰摸着婴儿的小脸,眼中泛起泪光。你忽然想起鬼帝的幻境,想起唐僧的禅音,想起破执时的剧痛与释然。原来真正的念真,不是执念于完美,而是珍惜眼前的不完美,在柴米油盐里修得圆满。

    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像在诉说某个古老的传说。你牵着翠兰的手走到门口,看见十里八乡的百姓正抬着净坛福泽的匾额走来。匾额上的金漆被岁月磨得温润,却比任何佛光都更耀眼。人群中有人喊:八戒师父!翠兰夫人!你们相视而笑,仿佛又看见十八年前那个冒冒失失的少年,背着媳妇穿过金黄的麦田,耳边是她的笑骂:笨猪,慢点儿!

    晨雾散去时,灵山方向飞来一只金翅鸟,衔着如来新赐的佛珠。你接过佛珠挂在脖子上,发现每颗珠子里都映着人间百态:有孩子在学堂奔跑,有农夫用改良的犁耙耕地,有女子在纺织坊讨论《女子经商指南》。翠兰指着其中一颗珠子笑:看,那是我们的曾孙媳妇,她居然在研究蒸汽犁!

    你望着这片你们用爱与勇气重建的土地,望着满天繁星下熙攘的人间,忽然明白,所谓终章,从来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另一种永恒的开始。你们的传奇会被写进话本,刻在石碑,融入每个向往真爱的灵魂里。而你们,终将化作老槐树下的一对剪影,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守着这方烟火,守着彼此,守着那个关于情与真的古老传说。

    风起时,槐花落在你们的白发上。远处传来学堂的读书声,念的正是你写在《八戒经》扉页的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似心头塔下修。翠兰握紧你的手,你们同时笑了——原来最真的佛心,从来不在灵山高处,而在这炊烟袅袅的人间,在相濡以沫的朝夕,在每个懂得珍惜的当下。

    番外篇终章:星铃永续,因果循环

    你蹲在流沙河畔,看小璃用狐火烤鱼。她褪去了十八年前的艳丽妆容,素白襦裙上绣着简单的竹纹,耳尖的绒毛在夜风里轻轻颤动。鱼香混着沙枣花香飘来,你忽然想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净坛归心:八戒的未了情劫简介 >净坛归心:八戒的未了情劫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