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你很擅长记住重要的事。沈砚之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某种程野没听过的柔软。

    他转身时,看见对方正把《考古地层学》推过来,书里夹着张泛黄的照片——十七岁的程野站在孤儿院门口,怀里抱着刚救下的流浪猫,背后的门牌上写着世界孤儿院。

    雨点敲打铁皮屋顶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程野想起那个梅雨季,他蹲在孤儿院围墙上看沈砚之的讲座,雨滴顺着伞骨落在笔记本上,晕开修复两个字的笔画。

    原来有些相遇,早在时光里埋下了咖啡豆般的伏笔。

    凌晨三点,沈砚之在阁楼的折叠床上辗转反侧。透过木梯缝隙,他看见楼下的程野正对着咖啡机调试研磨度,暖光在少年发梢镀上金边。工作台上摆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不同产地的咖啡豆,标签上用孩子气的字体写着:沈教授的专属豆子——哥伦比亚慧兰,酸度3.2,回甘像他讲课时的眼神。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相册里还存着三年前讲座结束时偷拍的照片:穿蓝色校服的程野蹲在台阶上,给每个孤儿院孩子分发自己烤的饼干,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让整个人像发光的小太阳。那时他就想,这个能把破碎生活烘焙出香气的少年,或许比任何文物都更值得被珍藏。

    暴雨在黎明前渐渐平息,程野把刚烤好的司康饼放在沈砚之床头,发现教授的风衣搭在椅背上,口袋里露出半张纸——是他上周在店里写的备课笔记,页脚画着小小的咖啡杯,旁边标注:程野的拉花弧度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可作为几何课案例。

    阁楼的天窗漏进第一缕晨光,沈砚之睁开眼,看见程野正趴在吧台上打盹,睫毛上还沾着咖啡豆碎屑。他轻轻起身,把自己的羊毛围巾盖在少年肩上,动作像修复碎陶片般小心翼翼。当指尖触到程野手腕上的旧疤时,他突然明白,有些羁绊,早在那个暴雨夜之前就已生根——就像咖啡豆遇见热水,考古学家遇见陶片,注定要在彼此的世界里,煮出最温暖的那杯。

    程野:在裂缝里生长的咖啡豆

    七岁那年的深秋,程野蹲在孤儿院铁门前数蚂蚁,直到夕阳把世界孤儿院的门牌染成血红色。妈妈说去买包糖就回来,爸爸的旧手表在他手腕上晃荡了十八圈,最终等来的是警察叔叔的叹息。他把父母留下的褪色帆布包藏在床底,里面装着半块碎掉的芝麻糖,和一张边角磨毛的全家福——照片里三个人挤在出租屋的小餐桌前,妈妈煮的红枣茶在镜头前腾起热气。

    十六岁在街角咖啡店打工时,他第一次闻见咖啡豆烘焙的香气。店长王姐见他总把客人剩下的牛角包留给流浪猫,便教他分辨蓝山和曼特宁的风味:咖啡豆要经历高温烘焙才会飘香,人也一样。他记住了这句话,把每月工资分成三份:给孤儿院的弟弟妹妹买文具,给王姐的儿子攒学费,剩下的全塞进玻璃罐——那是他的世界基金,罐底垫着孤儿院孩子们画的彩虹。

    二十岁生日那天,他在孤儿院后巷遇见三个抢小学生零花钱的混混。木棍打在后背的瞬间,他想起七岁那年没能抓住妈妈的衣角,这次他死死护着孩子们的书包,直到警察赶来。住院时,陈阿姨红着眼眶给他看玻璃罐:孩子们把捡废品的钱都放进去了,说要给野哥开咖啡店。

    于是二十二岁生日,世界咖啡店的招牌在晨雾中亮起。程野把孤儿院的门牌号刻在吧台角落,Wi-Fi密码设成孤儿院成立日期,每个熟客的咖啡偏好都记在带锁的笔记本里——就像王姐说的,他把自己的破碎生活,烘焙成了能温暖别人的香气。

    沈砚之:在陶片上书写的孤星

    十二岁的雷雨天,沈砚之蹲在医院走廊,听着监护仪的蜂鸣声渐渐变缓。父母为救落水儿童被卷入漩涡,最后留给他的是两张见义勇为证书,和爷爷从考古工地寄来的明信片:破碎的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考古教授和咖啡店老板简介 >考古教授和咖啡店老板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