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片里藏着千年文明,人的灵魂也一样。
爷爷的考古帐篷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学会用软毛刷清理陶片上的泥土,用石膏给破碎的器皿打补丁。十七岁那年,他在兵马俑修复现场看见一尊缺了右臂的陶俑,突然想起母亲常说的话:不完美的星星才会发光。
拒绝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时,爷爷没有生气,只是把父母的证书和他的录取信一起锁进樟木箱:你父母用生命诠释正义,你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于是他成了最年轻的大学考古系教授,办公室抽屉里整齐码着历年的学生投诉信——大多是因为他坚持揭露论文抄袭,就像当年坚持在父母忌日去江边放生小鱼。
三十岁生日,他在旧书店淘到本1987年的《咖啡品鉴手册》,扉页上有行褪色的钢笔字:给勇敢的小孩,愿你的人生像咖啡般回甘。那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书,他突然想起七岁时,母亲煮咖啡时总会加两块方糖,说这样苦味会变成甜味的前奏。
遇见程野的前一周,他在孤儿院讲座上看见后排的少年。对方记笔记的速度很快,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陶片拼接时的轻响。当少年举起手问破碎的灵魂该怎么修复时,他听见自己说:要等对的人出现,就像咖啡豆等热水,陶片等胶水。
后来他才知道,那个在暴雨夜用身体挡住棍棒的少年,早就把他的讲座内容,酿成了咖啡店里最温暖的那杯——就像他把程野手腕的旧疤,视为比任何文物都更珍贵的勋章。
原来命运早有安排,让两个曾被世界打碎的灵魂,在世界咖啡店里,拼贴成了最完整的彼此。
第二章
奶泡与学术公式
十月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街角,世界
咖啡店的木质招牌在晨光中轻轻摇晃。程野踮脚调整橱窗里的南瓜摆件,余光瞥见沈砚之正从街对面走来,风衣下摆被风掀起,露出半截实验室门禁卡的挂绳
——
和他上周在沈砚之公寓帮对方处理伤口时,偷偷记下的样式一模一样。
门铃在午后两点准时响起,沈砚之带着一身秋意推门而入,风衣下摆蹭着门框上的咖啡豆挂饰,发出细碎的响声。程野注意到他右手虎口处缠着纱布,和三天前在实验室修复青铜器时受的伤一模一样,心中暗忖:果然又瞒着自己处理伤口。
今天喝热美式
程野熟稔地转身取杯,目光掠过沈砚之的公文包拉链
——
这次他刻意没有拉严,露出半截泛黄的《田野考古手册》。封皮内侧的字条被阳光照亮:程野的咖啡:冰美式
+
两片橙皮,记录于
2023
年
9
月
15
日,第
37
次光顾,字迹边缘有反复修改的痕迹,显然是近期补记的。
沈砚之接过咖啡时,指尖在杯壁上停顿半秒:林小羽说你昨天帮她付了实训材料费
他的镜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却掩不住眼底的探究,她的助学贷款申请还在流程中,你这样会打乱...
教授是来喝咖啡的,还是来查账的
程野笑着打断,用蒸汽棒打发牛奶,奶泡在不锈钢杯里发出
滋滋
的声响,再说了,当年孤儿院的弟弟妹妹们,不也是靠大家东拼西凑才读完高中的
他故意将
孤儿院
三个字咬得稍重,观察到沈砚之的睫毛轻轻颤动。
沈砚之的喉结滚动一下,忽然从公文包掏出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几片碎陶片:今早整理仓库发现的,釉色和你吧台的老木料年份相近。
他用考古专用的软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