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专司监察天下事务
毕竟文武百官并不知晓吕家覆灭的真相,他们都害怕惹火烧身,根本不敢私下查探。
而朱亮祖的儿子正是下令诛杀吕家满门的人,那时朱元璋必定在东宫,否则谁能调动亲军都尉府?
不过昨夜的确没有任何圣旨下达。
所以
想到这里,胡惟庸额头冒出冷汗,今日早朝表面上针对吕家,实际上是在警告江南士族。
这意味着朱元璋欲借此事件震慑江南士族。
“陛下,老臣当然明白自己所言何事!且证据确凿!”
面对朱元璋假装的阴沉神色,常遇春再次叩首道。
“证据确凿?”
话音未落,朱元璋的脸色愈加阴沉,随即站起身来,直视常遇春道:“那为何朕毫不知情!”
瞬息之间,朱元璋独有的威严弥漫开来,仿佛让整个大殿的空气都变得僵硬沉重。
文武百官无不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那种如同夏日闷雷前的窒息感,让人呼吸困难。
然而仔细一想,太子侧妃毒害太子妃之事必是发生于东宫,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岂会不知?为何反倒是你常遇春率先得知?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你,你在东宫内布有眼线吗?
再说昨晚吕家满门被灭,主使之人只能是朱元璋能够调动的亲军都尉府。虽然大臣们忌惮吕家惨案,不敢深究,但亲军都尉府的行动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朱元璋到底知不知道?连江南文官都犹豫不定,索性一切照旧,或许是最安全的选择。
“父皇,儿臣有事禀报。”
就在这一刻,朱标知道轮到自己出场了,于是转过身向朱元璋行礼说道。
“太子。”
朱元璋扫了一眼朱标,随后轻轻挥了挥手。
“禀告父皇,鄂国公所言属实,太子侧妃吕氏确实与太医院串通谋害太子妃。”
“不仅如此,吕家上下也都参与其中。”
“当时父皇与母后已就寝,儿臣不敢惊扰,便下令亲军都尉府封锁东宫。”
朱标说完又俯身向朱元璋认罪道:“至于儿臣擅自调动亲军都尉府,请父皇责罚。”
“嗯。”
朱元璋听后脸色稍显温和,虽然不像之前那样阴沉,但落在众人眼里依然可怕。
毕竟朱元璋只要流露出这样的目光,今日的奉天殿必定血流成河。
“禀告父皇,太子处置果敢,颇有储君之风。”
“调遣亲军都尉府也是为了避免消息外泄,确保万无一失,这是权宜之计,情有可原,望父皇明鉴。”
见此情景,胡惟庸忽然计上心头,迈出队列,朝着朱元璋行礼。
随即,满殿的文武官员也都纷纷出列,向朱元璋请求饶恕朱标。
然而,这一幕落入朱元璋眼中,却显得极为讽刺。他对胡惟庸的眼神更加冰冷。
就连朱樉也不禁摇头叹息。
宰相发话,百官响应,胡惟庸的官威真是不小啊!
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皇帝呢。也难怪朱元璋容不下他。
毕竟哪个皇帝能容忍这样的臣子呢?
只是胡惟庸为何要替朱标说话?
老实说,胡惟庸深知大势难违,今日的朝廷不过是演戏罢了。
朱元璋自然不会真的责怪朱标,但他必须给朱标找个下台阶的机会。身为右丞相的胡惟庸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而且胡惟庸清楚自己不过是朱元璋手中的一颗棋子,所以他会顺着朱元璋的想法行事。
再说,胡惟庸也明白,若想在朝堂立足,光靠淮西势力是不够的,所以他希望通过这件事让朱标明白
"江南吕家!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