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开元禅寺
昊雄教授说。

    何昊雄教授边说边带领我们一行人穿过了弥勒殿。一谈论起较为严肃的历史议题,何教授总是不自觉地垂下嘴角、皱起眉头,一反刚才介绍变t字对联时,那一派轻松愉悦的神情。

    一过弥勒殿,映入眼前的是一般禅寺的主殿,主祀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宝殿。走过了连接弥勒殿的走道,来到大雄宝殿的殿门前。此时何昊雄教授突然话锋一转,由郑氏一族的议题,又转回到开元寺的建筑工艺上。

    「各位同学!这个檐梁两侧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木雕,两个人形雕塑扛举着檐梁,这叫憨番扛庙角,这在中国寺庙的建筑雕饰上很常见。既然称为番,一般都是雕成外族的形貌,像这里就是雕成胡人样貌,但是台南有些庙宇则是雕成红发、蓝眼的模样。会出现这种雕塑的原因,有时候是出於民族优越感,但有时也是种自卑心态作祟,像那些雕成红毛人样貌的,就可能是在荷兰治台时期,汉人受到了荷兰人的欺负,於是就把憨番雕成荷兰人的形象,让荷兰人帮我们的神明扛庙角。」何昊雄教授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话题一来到这有趣的雕塑上,何昊雄教授再度堆起笑脸,开始眉飞se舞地介绍着台南还有那些建筑,可以看见这样的雕饰。

    当我正想办法要把议题再拉回郑氏一族上时,一位同学问了一个我也正打算提出的问题:

    「既然不论当时活着的或si去的都迁走了,那现在台湾就没有郑成功或他後代的坟墓了罗?」

    何昊雄教授停下脚步,转身面对跟在他身後的这群学生,一脸正经,就像他平常准备讲课时的表情。

    「先从当时活着的郑成功後代说起吧!郑成功有十个儿子,除了长子郑经、早夭的四子郑睿与十子郑发、以及si於羊山海难的七子郑裕与八子郑温之外,其余的五个儿子之中,史料中只有其中四子随同郑克塽迁往北京的记载,这四子就是与冯锡范同谋杀害郑克臧的二子郑聪、三子郑明、五子郑智以及九子郑柔。这四个儿子回京之後也都被授予小官职,并没有被朝廷赶尽杀绝。但是唯独六子郑宽,降清之後关於他的记录可说是一片空白,文献中只留下行踪不明这类暧昧不明的文字。」何昊雄教授说。

    我曾在《台湾通史》读过关於羊山海难的记载。永历十二年,郑成功北伐南京时,载运家眷的船队在羊山遭遇飓风而沉,郑成功的六位嫔妃与三名儿子亡於此次海难。这与何昊雄教授说的有点出入,根据《台湾通史》所记载,四子郑睿也是亡於羊山海难。

    「文献上任何暧昧不明的文字,都会留给史学家无限想像的空间。部份学者认为,郑宽一家可能是郑成功後代中唯一遭受施琅追杀灭门的。因为郑克塽降清之後,郑宽带着他的儿子郑克培逃出了府城,这对施琅来说可是严重失职,所以施琅必定派出重兵加以搜捕,甚至有可能在一怒之下,下令追杀泄忿,因为最好弥补失职的方式,就是让这个逃走的人彻底消失。事过境迁这麽多年了,从未听闻过有关郑宽後代的消息,极有可能郑宽一家在逃亡的过程中,已经遭到清军的杀害,所以学界认为,台湾可能不存郑成功的後代。」何昊雄教授说。

    何昊雄教授在说完郑宽一家遭遇後,稍作停顿。可能是要让学生有思考x1收的时间,也可能是在等待学生的提问,於是我赶紧趁机提出适才心中的疑问:

    「教授,你说只有七子郑裕与八子郑温si於羊山海难。但我印象中记得《台湾通史》是说四子郑睿也亡於羊山海难?」

    何昊雄教授露出一抹赞许的微笑,开始为我解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这与我接下来要说的有关,是否还有郑氏三代的坟墓留在台湾?答案是有的。我刚刚说过,满清朝廷不希望台湾人民感怀明郑政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月重光简介 >日月重光目录 > 第四章开元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