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开元禅寺
陈永华与郑克臧,终日在这个北园别馆里藉酒消愁。或许因为这里现在是佛门禅寺,不好意思说这里曾是郑经花天酒地的地方,所以介绍牌才隐讳了这段叙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最後一句话,何昊雄教授刻意压低了声音说,大概是担心让寺内的和尚听到。何教授说完往蜜饯盒中再叉起了一颗橄榄,正要送入嘴边,拿着牙签的手却突然定住在半空中。
「郑经病逝於北园别馆,三天後长子郑克臧也在这里遭冯锡范与他的四位叔叔谋害。郑经原本立长子郑克臧为世子,也就是继承人,但有传闻说郑克臧是螟蛉之子、也就是养子,并非郑经所亲生。冯锡范於是以这个理由说动郑经的四个弟弟,密谋杀害郑克臧,改立郑经的次子郑克塽继位。」何昊雄教授说。
我们一行人通过了石板步道,来到第一进的三川门前。何教授停下脚步,指着门上的对联。
「这里的楹联字形相当奇特,有竹叶t、蛇虫t,也有圆t。像是这幅竹叶字t写着寺古僧闲云作伴,山深世隔月为朋。另外这幅圆t字写着开化十方一瓶一钵,元机参透无我无人。现在请问各位同学,另外这幅竹叶字t以及这幅蛇虫字t,看得出来写的是什麽吗?」何昊雄教授说。
「这幅竹叶字t写的是修心须悟存心妙,炼x当知养x高。但另一幅蛇虫字t实在太难分辨了。」
毓璇几乎不假思索地念出其中一幅对联,不愧是中文系的。至於另外一幅对联的字t歪七扭八的,仅能辨识其中几个笔画简单的字,确实是难以组合成句。
「没关系!这句对联的答案,就当是这堂课的作业吧!大家回去可以研究一下。」何昊雄教授说。
何昊雄教授一说完,其他人立即拿出手机拍下那幅对联。现场好像只有我的手机没有照相功能,相对於「智慧型手机」,我的手机常被同学戏称是「智障型手机」。所以我只好拿出笔记本,把这幅蛇虫字t的对联如实描绘。
该说我「守旧」吗?我倒不这麽认为,我只是不很习惯现代科技倾向将多种功能集合於一t的设计概念。我喜欢「单纯」,这是所有传统事物的共同特点,一个物品往往就只具备一个核心功能。
过了这道门继续往里走,迎面是一个覆盖着红se屋瓦、两旁燕尾屋脊伸展的殿宇,从门上对联就可以很轻易地知道这座殿宇供奉的是弥勒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我对刚才郑经的话题意犹未尽,想多知道一些有关郑氏三代在台湾的事绩,竟然来到这个与郑氏有关的古蹟,我决定趁机向何教授多讨教一些明郑历史。
「教授!请问郑成功有後代吗?」
「有啊!据说诗人郑愁予就可能是郑成功的後代。你会这麽问,似乎是认为郑成功可能没有後代?」
「哦!我只是觉得郑克塽降清後,满清朝廷难道没有对郑氏一族赶尽杀绝吗?」
「其实满清朝廷确实担心郑氏一族之中,有人会再纠结余众、起兵谋反。但是康熙并没有施行极端的杀戮手段,反而是将郑氏一族迁往北京,还封郑克塽为汉军公,采取软禁监视的怀柔手段。」
学者的思考善於延伸,我起了个头之後,诱使何昊雄教授开始滔滔不绝地往这个议题的深处延伸,心里头有种计谋得逞的快感。
「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当时台湾人民还是相当感怀郑成功三代的经营,甚至传闻陈永华创立的天地会,在郑克塽降清後还积极地从事地下化的反清复明行动,如果此时对郑氏一族赶尽杀绝,难保不会激化台湾人民的反抗情绪。所以满清朝廷采取的政策是淡化台湾人民对明郑政权的怀念,下令让郑氏一族离开台湾,并且将郑成功及郑经的灵柩迁葬南安石井,连重臣陈永华也归葬同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