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成功薨台厦布战云
让人不禁慨叹,这人世间的事在冥冥之中似有天定。郑成功出生的那一年,荷兰人来到了台湾;荷兰人离开台湾的那一年,郑成功告别了人世。郑成功彷佛是为了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的使命,而生来这个世界的。
郑成功猝逝之後葬於永康里洲仔尾,而民间感怀国姓爷驱逐荷兰、拓垦台湾的功绩,则在赤崁东南城郊立庙崇祀,初名为「开山王庙」,亦即今日的「延平郡王祠」。至於郑成功身後所留下的继承问题,正如马信所担忧,一场争夺风暴正在台湾海峡之间酝酿、生成。
在马信殉主之後,其余跟随郑成功来台的将领,却为东都之主的继位问题,产生了歧见。在承天府的议事厅上,众将分成两派,为此争辩不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h昭率先表态:
「世子郑经悖违l常,岂堪如此大任。我认为应该拥辅郡王之弟郑淼承袭东都主。」
h安并无法认同这样的看法:
「自古父si子继乃人l之常,世子既非无道,郡王亦无废立之举。汝等身为臣属,岂可妄自g预继位之事。」
但萧拱宸却附和h昭拥立郑淼的提议:
「郡王虽未废世子之位,但别忘了不久前郡王曾两度令人监斩世子,这不正表示郡王有意废除世子吗?」
对此,h安加以严辞驳斥:
「当时郡王心烦意乱,以致在神智欠佳的状态下达乱命,岂可当真。更何况前几日郡王登台远眺,殷殷切切期盼金厦方面来船,证明郡王早已原谅世子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此值郡王新丧,台湾风雨飘摇之际,必须有人护理,以稳军心。不如这样,吾等先拥郑淼暂代东都主,容後再与金厦方面商议。」h昭说。
看来这场争执,h安是势单力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h安心中寻思:这两只老狐狸,恐怕早已与郑淼连成一气,选在这马信甫亡、陈泽又驻守北线尾之际,趁机发难拥立郑淼继位。此时我孤掌难鸣,在座其余将领迫於情势,难免倒向郑淼。此事必须赶紧通报金厦才行!
金厦方面,接获郡王殡天的消息,全军震惊哀悼,郑经更是悲恸不已,於是命令洪旭、h廷辅佐郑泰戍守金厦,自己则准备与陈永华、冯锡范等人来台奔丧。正当启程之际,台湾的h安传来消息,叔父郑淼已经继位为东都王了。
郑经对此讯息感到骇然不已,一时之间乱了方寸。原本心绪全为父丧的哀恸所占据,郑经根本无暇思考继承的问题,如今听闻叔父郑淼继位的消息,这才把郑经从哀痛中拉回现实,思考着更为复杂的政治层面│看来此番台湾之行,不将只是奔丧如此单纯了。
原本准备陪同郑经前往台湾的陈永华,在接获郑淼继位东都王的消息之後,暂停了一切整束行装的动作,来到了洪旭宅邸,面见了被软禁在此的周全斌。
「全斌兄别来无恙啊!洪旭应该已经告知郡王殡天的消息了,不知全斌兄是否知晓郑淼继位东都主的消息?」陈永华说。
一进入内室,陈永华对着躺卧在床上的周全斌拱手行礼。
「洪旭都对我说了,怎麽了?」周全斌说。
面对态度谦恭的陈永华,周全斌虽然起身,却依然盘坐在床上,既不下床、也不回礼,倨傲的态度显见仍为遭受执囚一事感到忿忿不平。
「对於拘禁全斌兄,永华深感抱歉,此事实在出於无奈。现今永华有一要紧事,须请全斌兄务必帮忙。」陈永华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陈永华省去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地切入正题。
「被郡王赞称为今之卧龙的陈参军会有什麽事需要在下协助呢!」周全斌说。
气犹未消的周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