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少爷,到时辰了。"
林宇将手中的《春秋》卷轴放下,整理了一下衣冠。今日是父亲曹嵩在洛阳府上举办的一场重要宴会,受邀前来的不仅有本地的名流望族,更有几位朝廷重臣。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规格的宴会,也是展示自己才华的绝佳机会。
"知道了,我这就去。"林宇起身,镜中的少年面容清秀,眉宇间已初显英气。十二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小了,许多贵族子弟这个年纪已经在学习处理家族事务了。
走向大厅的路上,林宇不断回想着昨晚记录的那些关键历史节点和人物分析。宴会上若能结识几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将对他未来的计划大有裨益。
大厅内,宾客已陆续到场。曹嵩一身紫袍,正与几位年长的客人相谈甚欢。看到林宇进来,他招了招手:"孟德,过来见过几位叔伯。"
林宇上前行礼。曹嵩笑着向宾客介绍:"这是家中长子曹操,字孟德,今年十二岁,在太学和军学都有修习。"
"十二岁就进太学了?确实是早慧之子。"一位身着青袍的中年人点头赞许。
曹嵩面露骄傲:"前些日子刚被举为茂才,老朽也是欣慰。"
林宇向青袍人行礼:"叔父谬赞了,孟德不过稍有小聪明罢了。不知叔父高姓大名?"
"我是丁宏,在尚书台任职。"青袍人温和地说道,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审视,显然对这个面前早熟的少年颇感兴趣。
林宇心中一动,尚书台在东汉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办公厅,是朝廷核心机构之一。能结识一位尚书台官员,对未来了解朝廷动向大有帮助。他立刻表现出恰到好处的敬意:"原来是丁大人,久仰大名。前些日子在太学听闻大人主持修订《汉律》,使律条更加明晰,百姓受益良多。"
丁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对朝廷政务也有关注?"
"略知一二。孟德以为,律法者,国之根本。明律才能服众,公正才能安民。大人主持修订律法,实乃社稷之幸。"林宇不卑不亢地回答。
丁宏哈哈大笑:"好一个伶俐少年!曹公,令郎当真不凡。"
曹嵩也笑了:"这孩子自小好学,近来更是进步神速,让我这个做父亲的都感到惊讶。"
这时,管家前来通报又有贵客到访。林宇趁机退到一旁,观察厅内宾客。他认出了几位当地的商贾和地方官员,但更引起他注意的是一位身着华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
"此人是谁?看穿着打扮,非同一般。"林宇低声向身旁的小厮问道。
"那是荀彧的父亲荀淑,字季和,当今名士,与曹老爷交情甚好。"小厮回答道。
林宇眼前一亮。荀彧,历史上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曹魏建立的奠基人。若能结识荀家,将来争取荀彧相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正想着,曹嵩已领着荀淑走了过来:"孟德,这位是荀季和先生,当代名士,你应该常听我提起。"
林宇深深一揖:"荀伯父好,孟德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荀淑面带微笑,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少年:"闻听曹公常夸奖令郎聪慧过人,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荀先生过奖了,孟德还需多向先生请教。"林宇谦虚地回答,同时心中思索如何在对话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引起荀淑的注意。
"听说你在太学读书?可有什么心得?"荀淑随口问道。
林宇不假思索:"《诗》可以兴,《书》可以观,《礼》可以立,《乐》可以和,《春秋》可以平。诸子百家,各有千秋,但孟德以为,学贵致用,不在空谈。"
荀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此言极是。许多人读书只为科举做官,却不思